第二四一章 饺子(1 / 2)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

沈光林到了泉城才觉得,这里的冬天确实没有太大的风,但是依然寒冷。

由于到泉城的时间还早,沈光林在老孔的带领下和窦伟一起参观了老火车站。

泉城的老火车站全世界闻名,它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德国著名建筑师赫尔曼·菲舍尔设计的一座典型的德国风格日耳曼式车站建筑。

这座火车站承载了历史,这就是传说中的巴洛克建筑风格。

车站人很多,但是依然阻挡不了沈光林朝圣的热情,如果这座火车站能够保留下来该有多好。

沈光林在这里站了很久,也没有感觉到“它是殖民主义的象征,看到它就会回想起中国人民那段受欺压的岁月。”

要不要改变另一段历史?

改变历史先从改变人谈起吧,沈光林没怎么说话,邀请工作主要是窦伟发起的,因为老孔来了,就是他手下的兵。

但是,任凭窦伟说破了喉咙,老孔就是不能下定决心。

京城是很好,京城大学也很好,但是,他也是有苦衷的。

因为,他的老婆也很好呀。

老孔的老婆是齐鲁电视台的主持人,他暂时还不想离开泉城的原因就是因为放不下她。

那就打包一家人一起去京城撒。

实在不行就先过去看一看工作的条件嘛,觉得满意的话再调职,不满意就继续留在泉城呗。

老孔倒是没啥意见,还是要看他老婆的态度。

“嫂子主持什么节目呢?怎么看起来那么重要,连几天假都不能请。”

京城和泉城虽然距离不远,但是在交通和通讯不便的年代,咫尺便是天涯。

“天气预报。”孔繁东回答的还有点不好意思,这毕竟不是啥正经节目。

不过老孔想的不对,国内的天气预报一直都是正经节目,国外的天气预报才叫一个不正经。

沈光林听说老孔媳妇是天气预报主持人,不由很赞同他的看法,那是一天都离不开,天气预报需要天天都播,而且每天都需要更新,他们比写手还没有存稿。

现在想准确的播报天气可不容易,没有卫星云图呢,天气预报只能依靠经验丰富的老工作人员进行预测,而且播报的区域也很有限。

真想给孔夫人提供一份在京城的工作并不困难,但是要在京城帮她找一份主持人的工作,沈光林还真的没有这么大的能量。

婚庆主持行不行?这也是主持人不是。

学校广播站的主持工作算不算?

京城大学也有广播站的,广播站的播音员都是在校学生,天天念诵一些听起来就很中二的诗词和散文,沈光林不说反感,但是也无感的很。

这个年代的诗人实在太多了,尤其是不知道谁开发出现代诗之后,是个人都能写诗。

“要不,咱们去嫂夫人的工作单位看看吧,顺便听听她的意见。”沈光林做出提议。

也好。

老孔的妻子姓李,叫做李萍,老家是胶州人,在泉城读的大学,毕业后先是分配到了话剧院工作,因为形象和工作都比较出色,现在已经是电视台的一名主持人了。

这个年代的齐鲁电视台还是很厉害的,他们甚至拥有一家自己的电影制片厂,到了后来,他们还拍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电视剧。

而且,他们成立的历史也非常悠久了,早在1948年,泉城战役还没有完全结束的时候,泉城广播电台就已经在硝烟中成立了。

即使到了后世,齐鲁电视台的节目收视率也能够排名全国前五的呢。

他们的节目非常接地气,以足够“土”和“率性”而著称。

挖掘机的事就不说了哈,国强老师现在都成了领袖专业户了。

只要打开电视机,齐鲁电视台天天都有堪比特种兵的耿纠纠小伙在进行智勇大冲关。

似乎,到了孔孟之乡这里,不孕不育的概率就会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