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四】第13章 此情可待成追忆(2 / 2)

这位玉真仙前辈自做了盟主,辖治武林公允有道,甚得人心,江湖很是太平了几年,却不想在其华茂之年为了一人,弃盟主之位,隐昆仑仙山,只与那人厮守,再不过问红尘世事。

这位令玉真仙前辈甘弃盟主之位、令天下豪杰切齿不已地男子,你道是何等样人?说来不怪众英雄心有不甘,她选中的这位如意郎君,不过是一介寻常书生,相貌虽还算儒雅周正,可也未见顶尖,尤其手无缚鸡之力,竟是半点功夫皆无。便是这样的人物,不知怎的竟得了仙子垂青,这自然是姻缘天定,可在当时之武林却是极轰动的一桩大事,一时多少江湖子弟寂夜苦叹,甚至有传闻说……”讲到这他坏心眼的一笑,“那想不开寻短见的少年人就有十数位呢。”

“这两位前辈隐居在昆仑做一对神仙眷侣,甚是逍遥,兼之琴瑟和好,人所艳羡,只是膝下虚空,直至中年才得一女,小姑娘,你来猜猜此女为谁?”“难道是老……聂前辈??”

“正是!小娥的二位亲尊中年得女,爱若掌珠,悉心教养自不必说,光阴荏苒,一晃已是一十六载。小娥学成一身好功夫,只是江湖经验尚有不足,于是便奉母命下山历练。

小娥家学渊源,不仅武功在同辈中已是佼佼,诸般杂学也样样精通,这想必是得了其父地传教。兼之容色颇有其母遗风,初入江湖,倾慕者已是逐队成群。只可叹……唉,冥冥中自有定数,到底遇着一人,正是那五百年前疾憎的冤家,小娥的一颗心,便全付托在了那人身上。

若说那人,倒也有些不凡。其时中原之势,比之今时更为混乱不堪,群雄割据。战事频仍,那人南征北讨,天下豪杰莫敌其手,竟让他一统中原,占了这半壁江山。而这其中,自然也少不得小娥地襄助之功。

那人在初遇小娥时,正当春秋鼎盛,妻妾自是早有了几房。本就极委屈小娥了,谁想他在平定中原后性情日骄,贪恋起了女色。广纳良家子以充后宫,小娥素来心高气傲,在家有父母双亲娇宠,在外有少年子弟爱慕,如何忍得这等鸟事!一怒之下,不辞而别。就回了昆仑山。”

汗。这老妖精谈吐文雅,偶尔冒句市井粗话。还真效果非凡。“而后玉真仙夫妇相继辞世,小娥守孝三年,待孝期毕罢,已是四年之后,小娥终究放不下那人,再次下得山来,夜探皇宫见了皇帝,不由大吃一惊!你猜是何缘故?”

“哎呀,我怎么知道,难道皇帝被穿了?失忆了?还是……换人了?!咦,四年……”倒吸口凉气,“莫非……她喜欢的人是……李存勖?!!”猜到她和李家有关系,李家的皇帝只有李存勖是在位四年后下的课,提到这个数字,不由我不敏感一下。

老妖精抚掌大笑:“小姑娘当真聪明得紧!不错,她心上之人正是前朝庄宗李存勖!这李存勖坐天下的本事么,比起他打天下来可差之远矣,不出四年就弄的民怨沸腾,社稷将倾,终于激起兵变,他自己也死在了乱军之中!故而这天下虽还是姓李,皇帝却已换做他人。小娥隐居于昆仑,并未涉足尘世,正所谓乃不知有汉,何论魏晋(2),自然是不知这天下地变故。

小娥对那人本是又爱又怨,不想人一死,先前地诸般好处倒都记起来了,当场拔剑就要取了新皇帝的性命,为心上人报仇。这新皇,名讳李嗣源,也有几分了得,利刃抵喉而色不变,直陈李存勖地荒**政,最后言道,让小娥尽管去天下访查,他自己那颗人头,只在颈项上,这是说随时供她摘取。

其实以当时的情景,小娥已然信了八分,待到访查后更是灰心,可不正是与李嗣源所说一般无二么,又听得说这明宗李嗣源做皇帝倒还好,总算也是同宗,便收了弑君的念头,四处寻找当初兵变时失踪的李存勖的亲生骨肉,打算自己抚养了或是收其为徒传授功夫,聊寄对故人的哀思。

小娥用情极专,虽然爱慕她的江湖才俊不在少数,但她却并不理会,一心要寻到旧人遗孤。当时那场兵变夺权,李存勖的长子死于伐蜀回兵途中,其他几个儿子年纪尚幼,有传言说他们逃入蜀地,也有说隐于民间,可到底在何处,并无人知晓,于是小娥走遍大江南北,誓要偿了自己的心愿。

谁想过了些年,这天下再生变故,先是明宗地养子篡了明宗亲子的皇位,而后又是明宗的女婿夺了李家的江山,且改了国号。小娥容得李氏子孙,可忍不得石家王朝,便再次入宫行刺,不料石敬瑭竟网罗了不少江湖异士,也是小娥心浮气躁,不留神中了敌人暗算,勉强逃出宫来,毒伤发作,到底是天不该绝,正巧我路经那里,便给她解了毒。”

“呀!如此说来,大叔你是她的救命恩人啊!那她怎么不以身相许?呃,我是说,古代女子报恩,不是都用这种隆重而浪漫的方式么……”不好意思,听故事听得太投入,说话有点没分寸了。

他莞尔,并不生气,“我与小娥只是知交好友,并无其他……”真的吗真的吗?不过这两人地性格作风,还真是大相径庭呢,能做朋友已经很古怪了,想来老妖精是老女人的救命恩人,老女人就是再蛮横,对恩公总要让几分吧;而老妖精的行事风格,在现代或许可以成为个性偶像,在六朝时可成为人所追捧地狷狂名士,在西方20世纪60年代可以成为嬉皮精神的代言人,但在现在这个时代,恐怕能忍得了他的人不多,想必,他也是很寂寞的吧。

“小姑娘,你听得这般不用心,我回房睡觉了!”起身作举步欲行状。

呃,难道我走神走得太明显?赶紧跳过去拉住他,“前辈!大叔!我在专心听啊!这是我用香冷入瑶席换来的故事,我怎么能不专心听嘛!请前辈继续讲!”和小孩一样,还要哄着。

他满意地笑,龙心大悦的样子,拉我在他身边坐下,“且说就在明宗地养子篡位那年,小娥终于寻到李存勖地幺子,这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原来当初兵乱时,那孩子被李家侍从带出,藏匿于民间。那位侍从极是忠心,于经商一道又颇有心得,几年下来已置出一份家业,而那当初的少年也已长大成人,娶了一房妻室,过起了寻常人地日子。

小娥寻到他们,自是百感交集了一番,其时正是明宗养子当政,这人皇上当的也颇不得法,小娥便劝说李存勖之子以嫡出的身份去夺皇位,恢复祖上基业,她自己自然会从旁协助。不想李家幺子对当皇帝并无半点兴趣,也不知是少年时在战乱中受了惊吓还是怎的,似乎这其中也有他家娘子的意思,这人极爱他娘子,近乎言听计从,二人铁了心只想做一对寻常夫妻,尤其他娘子当时已身怀六甲,他更是不想去抢天下做什么牢什子皇帝了,小娥费尽口舌仍说他不动,无法,只得黯然回了昆仑。

又过了两年,已是石家天下,明宗的女婿石敬瑭篡位做了皇帝,小娥听说这厮以父事契丹,割地求荣,鲜廉寡耻,人心尽失,便又去找李家那幺子,想劝说他谋反。不想到了李家,才得知那人已不在世上!原来李家娘子清羸弱质,诞下麟儿不久就撒手人寰了,那人倒是个情种,怀念娘子,没多久竟也跟着去了,他二人的儿子,李存勖的嫡孙,由李家那位忠心侍从抚养,对外只说是自己的儿子,那侍从又娶了妻,听说之后还生了女儿,一家四口,不知情的还真瞧不出破绽。

小娥见了此等光景,就要讨了那孩子亲自去抚养,那侍从夫妇宁死不肯,最可恼是将出李家幺子,也就是那孩子生父的遗命,把小娥气的无话可说,你猜李存勖的幺子临终留了个甚么遗命?竟是要自己的儿子终生不得介入皇位争夺,只可太太平平做个寻常百姓!”

注释:

(1)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终身布衣。

(2)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我沉痛地发现,我对好书真是一点抵抗力都没有o<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