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少年天子,当惜百姓(求银票)(2 / 2)

魏忠贤摆了摆手,又道:“全真教众虽多,却不过是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就算拿起兵器,也只是乌合之众而已,况且,咱家早已在其中安插了眼线;至于王常岳,他的功夫再强,能敌得过一千个配备火铳的禁军?至于圣宠?”说到此处,魏忠贤冷笑一声,续道:“咱家让谁有,谁人才会有!”</p>

福来听完不禁连连点头,赞道:“九千岁英明!原来一切尽在您老人家的掌握之中!”</p>

九转一心丹不愧为疗伤圣药,陆天行服用后须臾,呼吸就逐渐变得均匀起来。</p>

见颜悦曦为其诊脉后面露微笑,朱由检赶忙问道:“此药可有效果?”</p>

颜悦曦道:“陛下放心,性命已然无忧,只需再调养些时日便无大碍。”</p>

听了这话,朱由检顿时喜上眉梢,道:“好,甚好!朕许诺的封赏,决不食言。”</p>

颜悦曦刚想出言拒绝,却又怕此举会触怒皇帝,便道:“谢过陛下,只是陆公子还需服用些补药,而其中所需的部分草药,宫中并无储备,因此需要民女和兄长亲自采摘才可,还请陛下允准我兄妹二人出宫寻药。”</p>

朱由检点了点头,问道:“需要多久?”</p>

颜悦曦假意思量片刻,方才答道:“两个时辰即可。”</p>

对这位如华佗再世般的女神医,朱由检早已没有半分怀疑,于是便颔首道:“朕准了,快去快回,”</p>

颜悦曦在自己的居室留下了一封书信,遂与兄长相偕出宫,回到客栈,带上事先采买到的药材,连夜启程,踏上了返程之路。</p>

已过了将近三个时辰,颜式兄妹却依然未归,朱由检不免焦急起来。</p>

传来宫女问询,方知颜悦曦临行前,已将随身物品尽数带走,只留下了一封书信。朱由检连忙命人去取,过不多时,小宦官便捧着一封书信返了回来。</p>

生怕信上有毒的李公公,为表忠心,当先将信拆开,只见上面写道:九转一心,起死回生,公子之疾,已无大碍,颜式兄妹,夜返七峰,少年天子,当惜百姓。</p>

朱由检见其神色有异,问道:“信上写了甚么?”</p>

李公公支支吾吾的道:“这……”</p>

朱由检一把将信夺了过来,看后不由百感交集,叹息不已。</p>

李公公躬身道:“陛下请息怒,这颜式兄妹与七峰山众贼寇作乱多时,老奴这便着人将二人擒回。”</p>

朱由检却摆了摆手,叹道:“罢了。”</p>

明初时,由于战争破坏,开州极为荒凉,“土著只余七姓,丁不满千”。</p>

洪武十一年起,朝廷数次将山西百姓徙居濮阳一带置屯垦荒,号召农民广植桑棉,发展经济作物,减免赋税的同时还加强了水利建设,于洪武十八年修筑了黄河、卫河等堤岸。明中叶时,濮阳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并且有了较大的发展,到了天启年间,濮阳已变得甚是繁华。</p>

那日,朱由崧、秦山岳等人行刺储君的行动失败后,便立即离京,动身返往洛阳,三日后便已赶到了河南开州的濮阳县。</p>

朱由崧等人这几日几乎马不停蹄地奔波了一千多里,早已累得人困马乏,好不容易在傍晚时分赶回了河南地界,便寻了家客栈用饭歇息。</p>

濮阳知县听闻福王世子到了自己辖区,赶忙亲自前来探望,并奉上了百两黄金,朱由崧客套了几句,便将其打发走了。</p>

用过晚饭后,秦山岳劝道:“世子,我们虽已到了河南境内,却也不可大意,毕竟此间地处边界,不若连夜返回洛阳为是。”</p>

众人这一路上风尘仆仆,极为狼狈,如果到了河南境内还畏畏缩缩地连夜逃窜,福王府又哪里还有威风可言?</p>

于是朱由崧展开了沾染了些许尘土的折扇,轻摇两下,笑道:“秦大人所言甚是,不过朝廷仓促之间,如何调动得大队人马来追?若只是来几个锦衣卫,又如何会是慕容先生的对手?”</p>

伤势已好了大半的西域苍鹰慕容飞闻言,只是微微一笑。</p>

见此情景,若再多言,反而显得自己太过胆小懦弱,因此秦山岳也不再多言,只得颔首道:“世子说的是,是下官多虑了。”</p>

当晚,众人便在酒店安歇,秦山岳却始终辗转难眠,一直在倾听窗外动静,哪知一夜过去,竟也相安无事。</p>

次日清晨,朱由崧等人正聚在厅中用早饭,忽听得门外的小二殷勤地问道:“敢问道爷,您是打尖还是住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