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二女相见(求银票)(2 / 2)

游秀妍展颜笑道:“那我便在此先谢过妹妹了。”</p>

赵青瑶笑着点了点头,才转身对陆天行道:“我先走了,后会有期。”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只留下一个娇美的背影。</p>

陆天行面色尴尬地问道:“秀妍,你们究竟说了些甚么?”</p>

游秀妍摇头笑道:“此事不足为外人道也。”说罢转身离去,只把一头雾水的陆天行留在了大厅之中。</p>

第二日早朝后,陆天行依旧被崇祯单独留了下来。</p>

崇祯笑道:“陆卿真是好大胆子,竟敢以小小的主事身份,直言顶撞所部堂官。”</p>

陆天行苦笑道:“微臣何德何能,不过是仰仗了陛下天威。”</p>

崇祯微微一笑,随即正色道:“你可有何发现?”</p>

陆天行躬身禀道:“赵南星身为吏部尚书,尽管名义上有着任免四品以下官员的权力,实则大多委任之权,还是掌握在魏忠贤的手中。”</p>

崇祯闻言不禁眉头微皱,问道:“此话怎讲?”</p>

陆天行道:“据微臣所整理的官员委任状来看,与东林党相关的官员至多不过两成,魏忠贤的党羽却至少占了七成,清流和其余人等则仅占一成。”</p>

崇祯面有忧色地说道:“不到一成?”说着摇了摇头,叹道:“这其中还难保不会混入些浑浑噩噩之辈……朕的大明,何谈中兴?”</p>

陆天行迟疑片刻,终究还是躬身问道:“微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p>

崇祯意兴阑珊地说道:“讲吧。”</p>

陆天行道:“依微臣之见,东林党人不见得是庸吏,阉党中人也未必不可用。”说完便抬头观望着小皇帝的反应。</p>

崇祯“哦?”了一声,道:“说下去。”</p>

陆天行道:“东林党首赵南星,学贯古今,有治世之才,兵部左侍郎孙承宗文韬武略,更是忠肝义胆;再反观阉党中人,魏忠贤虽然党同伐异,残忍歹毒,但天启六年,他所举荐的袁崇焕,打下了宁远大捷,这可是大明首次战胜八旗精锐。”</p>

见皇帝没有露出愠色,陆天行便继续说道:“天启七年,袁崇焕更是率军取得了震惊天下的宁锦大捷,让那皇太极背负辱名之痛,悻悻返回沈阳,由此可见,无论大臣们投靠哪个阵营,终究可为陛下所用,因为他们,毕竟都是大明的臣子。”</p>

崇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道:“朕知道了,陆卿先退下吧。”</p>

待得陆天行告退后,曹化淳道:“陛下,依小奴之见,陆大人这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p>

崇祯不悦道:“你胡说些甚么,陆卿是在提醒朕在今后用人时要重才能,不重出身。”</p>

曹化淳忙伏地道:“小奴便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随意诽谤陆大人,只是陆大人最近和赵南星的女儿……”</p>

崇祯淡淡道:“此事朕早已知晓,你不必多言。”</p>

曹化淳忙道:“是,是,小奴知错了。”</p>

就在这时,小黄门进殿禀报道:“启禀皇上,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徐光耀求见。”</p>

崇祯心中一惊,这徐光耀沉疴难返,不在府中好生休养,怎么却急着跑来见朕?沉吟片刻,还是说道:“传他进来。”</p>

过不多时,便听得殿外传来阵阵咳嗽声,声音由远及近,只见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臣在小宦官的搀扶下,步履维艰地走进殿来。</p>

这位老大人,自然便是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徐光耀,他出身尊贵,乃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中山王徐达的后人。</p>

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心知徐达并无反意,但忌惮其功高震主,终将他逼死,却厚恤了其家人。</p>

徐达共有四子,唯三子徐天福早夭。徐达死后,长子徐辉祖承袭魏国公,二子徐膺绪承袭指挥使,四字徐增寿承袭左都督,因为父亲的关系,三人在朝廷里都是十分显赫的人物。</p>

只可惜,一场改写大明历史的“靖难之役”,彻底的改变了三兄弟的命运。长子徐辉祖坚定地站在了建文帝朱允炆一边,二子徐膺绪选择中立,两不相助,四子徐增寿则身在曹营心在汉:在朝中为官的他,却不断地为燕王朱棣通风报信。</p>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徐增寿通敌之事终于为建文帝知晓。在燕王大军渡过长江,直逼南京城下时,建文帝亲自挥剑将徐增寿劈死。</p>

随着曹国公李景隆开城献降,燕王朱棣进驻南京,想要诛杀一直与己作对的徐辉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