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替父还债(求银票)(2 / 2)

然而他的部下们却并不应声,每个人都面带惧色地望着其身后,好像看到了甚么可怖至极的事物,其中一个胆子最小的兵士颤声道:“大……大人,现在该怎么办?”</p>

那把总也隐隐感到了事情的不妙,缓缓转过了身子,只见自己背后不远处的沙滩上,不知何时已出现了数十个手持劲弩的大明兵士,无声无息,好似从地下钻出的阴兵一般。</p>

那把总倒吸一口凉气,赶忙伸手入怀,想要取出焰火向扬古利示警,只听嗖嗖数声,几只弩箭射来,立刻将其射死。</p>

余人大骇,知道如若胆敢示警,便会和把总大人一样的下场,当下便站在那里,不敢轻举妄动,几个心思活络之人,眼见自己离小船并不算远,便快速跑向了小船,想趁机脱逃,然而,一排弩箭飞来,又将他们的灵魂带回了故乡。</p>

只听明军中有人用满语说道:“我乃袁督师长子袁志诚,袁督师有令,只要尔等愿意归降,便可饶了尔等性命。”</p>

方才那胆子最小的兵士忙回应道:“小人达哈苏,愿意归顺大明,归顺袁督师。”说完只听噗通一声,他竟然直接跪在了地上,伏地乞降。</p>

这次前来打探情形的都是扬古利的亲兵,尽管已是身陷敌手,余人却也不愿像达哈苏这般贪生怕死的乞降,纷纷对他投来了鄙夷的目光,竟无一人肯投降,有些悍勇之辈自然知晓此时如果取出焰火,恐怕还来不及点燃便会被射杀,于是便将手握住了刀柄,准备与明军展开殊死搏斗。</p>

袁志诚道:“达哈苏,你的名字很好,而且你做的更好。”原来,达哈苏的名字在满语中是和顺之意,袁志诚在父亲的教导下,通晓满、汉、蒙等风俗文化。</p>

达哈苏大喜,更是伏地叩头道:“多谢大人,多谢大人!”</p>

袁志诚又道:“余人听着,我只数到三声,尔等若不肯跪地投降,便休怪我等箭下无情!”说完便举起手指,朗声道:“一!”</p>

袁志诚正待再数,却只听八旗兵中有人叫道:“兄弟们,八旗子弟只可战死,绝不可降!和明狗拼了!”说完抽出了刀,当先朝着袁志诚冲去。</p>

余人受其感召,也纷纷挺着兵刃冲了上去,冲在最后的兵士心中一动,忽地停住了脚步,伸手入怀,便想取出焰火点燃示警。可他刚一取出焰火,便感到有股劲风扑面袭来,抬头一看,只见一杆长枪已然飞到了自己面前……</p>

袁志诚从一个个被射成刺猬的八旗兵尸体旁走过,来到那个被长枪钉死在地的兵士身边,叹道:“好险,方才若不是岳总教头大展神威,此人已然将信号发了出去。”</p>

投掷长枪之人乃是关宁铁骑的总教头岳凌,是抗金名将岳飞的后人,幼年时机缘巧合,曾得蒙高人传授修习上乘内功的法门,一套祖传的岳家枪法更是使得出神入化,江湖人称“小鹏举”,岳凌的兵法韬略自是无法与岳飞相提并论,但单论武功而言,却早已是远胜于先祖良多。</p>

当日昆仑掌门一清道人酒后与好友唐天磊点评天下高手,便将小鹏举岳凌排在了第十位。</p>

岳飞惨死于风波亭后,岳家后人心灰意冷,几百年来不是隐居山野,便是游历江湖,再也无心入朝为官。</p>

岳凌亦是如此,艺成后便在江湖上游历,行侠仗义,闯下了好大的名头。然而他的内心,却和先祖岳武穆相同,有着一颗为国为民,抗击异族入侵的赤诚之心,听闻边关有个叫袁崇焕的大官屡败后金,又要组建一支对抗八旗骑兵的关宁铁骑时,岳凌虽然已人近中年,却还是难以按捺不住自己热忱的报国之心,毅然赶到边关,将名帖递送给了蓟辽督师袁崇焕,表示愿意为其效力。</p>

听闻忠烈之后前来投靠,袁崇焕甚喜,想借此提振士气和关宁铁骑的名望,便欣然接见了岳凌。结果没想到此人武艺竟也精妙至斯,袁崇焕大喜过望,当下便将其任命为关宁铁骑的总教头。</p>

岳凌笑道:“小督师过奖了。”说着将长枪拔出,又将枪头在尸身上抹了抹,蹭去了血迹。袁志诚在军中虽无官职,但将士们敬重其父,私下里都尊称他为小督师。</p>

袁志诚笑着对岳凌拱了拱手,走到伏在地下不住颤抖的达哈苏身边,沉声道:“达哈苏,抬起头来。”</p>

达哈苏这才将头抬起,瞥眼看见同伴们都已尸横就地,更是不住哆嗦,颤声求饶道:“大……大人饶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