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行侠仗义(求银票)(2 / 2)

才只片刻功夫,先前嘈杂的喊杀声、刺耳的兵刃撞击声便已消失殆尽,小院中又恢复了往日的安宁,只留下了众镖师们散落在地上的火把和不及带走的兵器。</p>

秦夫人拉着其子秦珩拜了下去,道:“秦门遗孀王氏和儿子秦珩,拜谢秦川七侠的救命之恩。”</p>

范天晶连忙将这对母子二人扶起,道:“举手之劳,夫人和公子不必多礼。”待二人站起后,又道:“两位身上有伤,还请去屋中稍歇,贫僧师兄弟皆带有金疮药。”</p>

秦夫人欠身道:“多谢大师。”</p>

这时,游秀妍、颜悦曦等人见已无事,也纷纷走了出来。</p>

先前听了这对母子的遭遇,又眼见二人都伤得很重,心地善良的颜悦曦更是走到了秦夫人身边,伸手轻轻地将其搀扶住,温言道:“我粗通医术,便让我来为两位包扎医治吧。”</p>

看着其蜡黄的面皮,秦夫人心中一动,微笑道:“有劳秦前辈了。”</p>

李大壮家的房子实在是既不大,也不壮,九人只得搬了凳子来到院中,待颜悦曦为母子二人医治已必后,陆天行粗着嗓子问道:“夫人听了我等的名头后甚是喜悦,可我却不记得在哪里曾见过夫人?”</p>

陆天行之所以不怕身份露出破绽,敢这么问,是因为先前秦夫人见了己方数人的形貌后,毫无反应,直到自己认下秦川七侠的名号,她方才喜悦见与颜色。</p>

秦夫人闭上双眼轻叹了一口气,两行热泪却已顺着她的眼角流下,秦珩忙取出手帕递了过去,安慰道:“母亲勿要忧伤,便让孩儿将事情说与几位大侠知晓吧。”</p>

见母亲点了点头,秦珩这才说道:“先父在世时,就经常说他此生最大的憾事,便是无缘再与秦川七侠一见,不能当面感谢七位的大恩大德。”</p>

陆天行等人自然不知道他说的是何事,但却不敢相问,只是不动声色地微微一笑。</p>

见闻广博的范天晶忙摆手笑道:“些许小事,何足挂齿,何况这两年来秦总镖头也没少帮着我们赈济陕西的灾民。”</p>

原来,约莫两年以前,陕西闹起了旱灾,那时权倾朝野的魏忠贤又怎会将这等小事放在心上?对于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衙门递上来的奏折,九千岁只是批复了六个字:自行斟酌处置。</p>

由于朝廷的赈灾不力,陕西一时间流民载道,饿殍遍野,很快便涌现出了诸多反叛的农民军。眼见着民变愈演愈烈,魏忠贤这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当下连忙从国库中拨出了仅余的五十万两银子,命户部尚书霍维华负责赈灾之事。</p>

京城到陕西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有两千多里的路程,若是在京中买了粮食再送过去,恐怕会耽误不少时日,要知能早一刻将粮食送到,便不知能救活多少灾民,更能起到安抚百姓的政治意图。</p>

不得不说,这位霍尚书虽然是阉党中人,但也确实算是精明强干之辈。霍维华一边从国库中调出银两,一边命人八百里加急赶到距陕西最近的大城汾州府(今山西吕梁市),命当地衙门将附近的大粮商全部召集起来,如此一来,朝廷的银两到了汾州府后,只需稍作停留,采买好粮食,便可立即将其运送到陕西。</p>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霍尚书的谋划本来甚是精巧,没有什么问题,只可惜他却没能算到一样东西:人心。</p>

就当霍维华见到兵部派来护送赈灾银的两百个老弱病残的兵士后,他就立即明白自己受到了内斗的牵连:兵部尚书崔呈秀与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乃是魏忠贤的左膀右臂,可二人为了争权夺利早已反目多时,恰巧四天前是田尔耕的生辰,接到请帖的霍维华自是不好推辞,便只得硬着头皮前去赴宴。</p>

寿宴上的贺客大都是田尔耕的党羽,对其吹捧之余自然也少不了说崔呈秀的坏话,尽管霍维华不仅没有数落崔呈秀半句,而且连一句附和之言也没敢说出口,全程几乎都是闷头喝酒,微笑不语,但此事多半还是以讹传讹地传入了崔呈秀的耳中,因此今日方才遭到了他的敲打。</p>

去找魏忠贤告状?以其对崔呈秀的赏识,恐怕人家只需随意找个借口,便可轻易将此事遮掩过去,到时自己可就算是彻底与崔呈秀结了仇。去找田尔耕借人手?想要扩充势力的田尔耕多半会慷慨答应,只是一心想要保持中立的自己恐怕今后只能与田尔耕共存亡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