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求银…(2 / 2)

袁崇焕道:“只因出征朝鲜之人,乃是打着皇太极旗号的扬古利,至于皇太极本人,则早已步下了天罗地网,只等我等前去入彀。”</p>

听了这番话,曹化淳与毛文龙不由得面面相觑,过了片刻,曹化淳方才问道:“盛京城的密探和我军的探子都没有任何发现,不知袁督师的这个消息,是否可靠。”</p>

袁崇焕颔首道:“自然可靠。”说着便将陆天行的书信递了过去,说道:“还请钦差大人过目。”</p>

曹化淳笑道:“督师不必这般客气,称咱家一声公公也就是了。”然而,当曹化淳看到书信落款处,写的“陆天行”三字后,笑容便顿时僵在了脸上,目中更是直欲喷出火来,咬紧牙关问道:“陆天行现在何处?”</p>

当日,曹化淳的外甥,也是他在这个世上唯一的亲人薛贵仁惨死家中,此事早已在京城传的沸沸扬扬,虽说没有直接证据,但从曹化淳的态度来看,谁都不难看出,陆天行与此事有着难以撇清的干系。</p>

格外关注朝中动向的袁崇焕又怎会对此毫不知情?故而袁崇焕连忙又解释道:“自从思恩侯辞官后,袁某便与其再无联系,这封书信,也是他的家奴刚刚送到,至于思恩侯本人现在何处,陆某实在是不知。”</p>

之所以袁崇焕这般急着在曹化淳面前撇清自己与陆天行的关系,既不是出于畏惧对方的权势,更不是想与其沆瀣一气,只因这位一心想要驱除鞑虏,收复河山的袁督师,生怕深得崇祯信任的曹化淳会因此心生怨怼,日后会在皇帝面前进谗言,阻挠自己驱除鞑虏的大计。</p>

谁知曹化淳却并不买账,扬了扬手中的书信,问道:“且不论此信是否出自陆天行之手,即便是真,莫非袁督师打算单单凭着这一封未经求证的书信,便置天子的催战圣旨于不顾,拒不出战么!”说到最后,曹化淳已是声色俱厉。</p>

自从经过崇祯的提点之后,曹化淳非但不敢再随意干涉朝政,甚至都不敢同朝臣们走的太近,这才重新获得了小皇帝的信任,被委任为此次督战的钦差,然而,事关他的大仇人陆天行,这位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厂督,着实是难以冷静下来。</p>

袁崇焕心中顿时一沉,却也只得解释道:“曹公公……”</p>

曹化淳手一摆,冷冷道:“既然咱家此次是专程为督战而来,袁督师最好还是称咱家钦差才是。”</p>

袁崇焕暗自叹了口气,改口道:“钦差大人有所不知,前日里袁某已多次差遣可靠之人打探,发现无论是满清的都城盛京,还是广宁、盖州、复州等大城,防备皆是外松内紧,绝不似君主离国、后防空虚所应有之象,因此袁某早就怀疑所谓的皇太极率重兵远征朝鲜,只是一个诱敌之计,再加之思恩侯的这封书信……”</p>

岂料,袁崇焕的话还未说完,坐在一旁的毛文龙,便已哈哈大笑起来。</p>

袁崇焕强忍怒气,耐着性子问道:“不知袁某所言,究竟有何可笑之处,竟引得毛帅如此发笑?”</p>

毛文龙摆了摆手,反问道:“袁督师素有博学之名,想来应当读过《三国演义》吧?”</p>

袁崇焕皱眉道:“自然读过。”</p>

毛文龙笑道:“当年司马懿亲率十余万大军直逼西城,却被无人可用的诸葛亮所摆出的一出空城计吓得引兵退去,招致世人耻笑,如今袁督师竟想效法那胆小如鼠的司马懿,我又岂能忍住不笑?”说着对袁崇焕拱了拱手,道:“还请袁督师见谅。”</p>

听闻此言,就算袁崇焕的修养再好,也实在难以忍住怒气,一时间,儒生出身的他,竟也不禁将拳头攥得咯咯直响。</p>

然而,片刻之后,袁崇焕还是缓缓松开了拳头,摇头道:“皇太极所布下的,绝不是空城计。”</p>

毛文龙傲然道:“袁督师若是怯战,大可在此观望,毛文龙愿领兵出征,待得攻下盖州,功劳还算你袁督师的便是。”</p>

袁崇焕冷笑道:“如此说来,你是将袁某看做了畏战不前,贪图功劳之辈了。”</p>

毛文龙哂然一笑,虽然并未回答,但其意却再也明显不过。</p>

曹化淳叹道:“早就听闻袁督师乃是陆党中人,先前咱家还有所怀疑,现下么,唉!”</p>

袁崇焕问道:“钦差大人是不是想说,圣上已下了催战的圣旨数日,袁某却拖延不战,而思恩侯的一封书信刚刚送至,便让我下定了收兵的决心,因此袁某便是陆党中人无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