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瘾之死(1 / 1)

 说张居正与何心隐是“知己”,这听起来似乎有点怪,但事实就是知己。自从在二十年前在北京和何心瘾见过一面之后,张居正就没有忘记过此人。在他的记忆之中,他对此人了解的不多,但基本的事,他还是知道的。他知道何心瘾是王守仁的嫡传弟子。而且张居正还知道何心瘾真名并不叫何心瘾。原名梁汝元,字柱乾,号夫山。江西吉安永丰人。早年放弃科举,致力社会改革,曾被捕入狱。与徐阶合作弹劾严嵩,因嘉靖信奉道教,让道士(泰州学派同门弟子)假借“奸臣如严嵩”之名,使皇帝疏远严嵩。三十岁以前,他和当时一般读书人一样,走的是科举道路,以后才跟颜山农学“心斋(王艮)立本之旨”,成为泰州学派的再传弟子。一直以来,张居正都在找寻着他,自从他登上大明的首辅以来,他就常常听到王守仁的心学。但此刻他听到的心学并不是当年老师徐阶告诉他的知行合一。而是一点一点的变成了“人为天地之心,心是太极,性即是欲。反对“无欲”,主张“寡欲”,与百姓同欲。”他突然看到了一种邪恶的学问在大明帝国的各个乡村的角落里流传开来。开始他并没有留意。直到有一天,他突然从北京的大街上听到了这样的一句话:现在明朝应该是“无父无君非弑父弑君”,五伦中,最重的朋友”他听到这些话语的时候,他大吃一惊,此刻他方才发觉,事态有点严重了。

也就是那一天,他决定要搞清楚这些邪恶的学说是从哪里传过来的。他发动了冯保的锦衣卫和东厂。终于他知道了这种邪恶的学说来源自哪里。来源自王守仁的故乡——江西。而传播着却是一个精瘦精瘦的老头,那一刻他突然就想到了他——何心瘾。为了以防万一,他决定让锦衣卫查清楚,很快冯保让他的亲信给他送来了何心瘾三个字。那一刻他想起了他来。冯保的锦衣卫将他这些年所游历所说过的话语,所干过的事儿,全部写在了一个大大的奏折上了。所以他才知道这些年,他干了些什么。他“遂复非名教之所能羁络”,“诸公掀翻天地,前不见有古人,后不见有来者。”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当幕僚,先后在北京、福建、浙江、四川、江西等地讲学,学生很多,传人却极少。但学说流传极广。比之正德年间的王守仁有过之而不及。那一刻张居正陷于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倘若让这些邪恶的学说到处流放,那么大明的江山也许就不那么太平了,如今大明的一些才刚刚开始,我不能让一个邪恶的学说来给毁灭了大明的前途,和自己的改革。但何心瘾毕竟是师傅徐阶的老师的朋友,也是他张居正的朋友。想到这些,张居正不由得感到微微的有点心累。他随手叫来了一个值班的小官员,让他给冯保送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只有简单的四个字“速速抓人!”人名何心瘾!很快张居正就看见冯保的家奴送来了一封一样短的信,信上只有简单的六个字:“放心,万无一失!”

再次听见何心瘾三个字的时候,是在他被抓的第二天。他是被冯保的手里的锦衣卫在湖广巡抚王之垣那里给抓住的。当天张居正就让湖广巡抚王之垣好好招待一下他,只要他答应以后不再传播王守仁“今天下波颓风靡,为日已久,何异于病革临绝之时!”但他却没有半点悔改的意思。不许别创书院,群聚徒党,及号召他方游食无行之徒,空谭废业。”而何心隐是为了讲学办学耗尽家财也不惜的,所以张居正决定是时候除掉了何心瘾了,是时候该除掉王守仁留在他身上的枷锁了。所以他决定杀了何心瘾。

终于。张居正动手了,他相信只要决绝掉了何心瘾,大明的江山一定要统一的多。所以他决定不再要妇人之仁,因此他才下决心要杀了何心瘾。就像是王阳明说的,“心念一动,即是行了”

万历七年(一五七九),湖广巡抚王之垣将他杀害。临刑那一天,“其时武昌上下,人几数万,无一人识公者,无不知公之为冤也!

据说心隐临死前对王之垣说:“*安敢杀我?亦安能杀我?杀我者张居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