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前辈(1 / 1)

 陈羽冠见那母虎在山洞之中,不停的咆哮,这时见到陈羽冠双眼径自流露出哀求之色。显然是向陈羽冠求救。陈羽冠心道:“这里何时有这样的一个山洞呢?自己在这绝顶之上整整住了五六年,没有发现这山洞,要不是今日这猛虎,自己也许这辈子都不会知道这里还有这样的一个山洞。此刻他已经没有时间去想这个山洞是怎么来的,他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怎样将这只猛虎救出来,这个是难题,好在这里离木屋不远,且绝壁的山顶之上还有一颗大的惊人的松树,想到这些,陈羽冠赶忙从木屋之中拿出了绳索,系在大松树之上,展开轻功,一跃而下,这时的他已经不是五年前的那个小鬼了,现在的武功虽说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放在如今的江湖之上,已经很少能有敌手了。那猛虎颇有灵性,见陈羽冠下来,知道是来救它的,所以它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任凭陈羽冠将绳索捆绑在它的身上,山上的猛虎见陈羽冠用绳索捆好母虎后,立刻用嘴巴死命的咬住,猛虎和松树一起用力,将它拉了上来。母虎的身上被山体的碎石擦伤不少,受伤不轻,它不停的咆哮,见到陈羽冠上来,不停的向陈羽冠摇头感谢。陈羽冠笑笑抚摸着母虎的脖颈。不一会儿,这对猛虎消失在山峰之中。

此时天也黑,陈羽冠本想下到山洞之中去看看,想知道为何这里会有这样的一个山洞。但天已经快黑了,自己一个人也不好下去,决定等师父回来,禀告师父,看看他老人家知道不知道。这日,陈羽冠没有多大的情趣练剑了,他匆匆的回到木屋,但晚间他翻来覆去的怎么也睡不到,脑子里不停的想着白日所见的那个山洞。他心道说不定师父也知道庐山绝顶的下面还会有一个山洞。他决定明天不管师父在不在,他一定要下去看看,就这样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的睡去了,等天放量时,已经是很晚了,太阳已经升得老高,他走到师父的木屋之中,见师父的木屋空无一人,知道师父昨晚并没有回来,他决定一人下去看看。这时一对猛虎从山峰上冲了下来,陈羽冠一看,原来是昨日他所救的那两只猛虎,他不由得拍了拍自身的胸口。这时见那两只猛虎的口中叼着两只肥壮的野猪,看见陈羽冠放下野猪就转身消失在山林之中。原来这两只猛虎为感谢陈羽冠昨日救命之恩,特意捕来两只野猪来答谢陈羽冠。陈羽冠笑着收下了这对“好朋友“的丰厚的礼品。

午时已过,陈羽冠带了绳索和轩赤剑,爬上峭壁绝顶,见绳索系在松树的树干上,而后将绳索系在腰间,顺着峭壁慢慢的爬将下去,陈羽冠一边下,一边将手中的轩赤宝剑放在背上,滑到洞口,向下望去,见底下一团团的白雾随风摇摆,却看不见底,此时虽然他的轻功已经有些许根基了,但身在悬崖峭壁之上,他还是不敢大意,好不容易双脚着地了,他解了身上的绳索,抬眼向洞中望去,见洞中黑乎乎的看不清楚,似乎洞很深。他大着胆子摸索着走了进出,只感觉洞口开始很小,越往里面,洞越来越大,但也越来越黑。所幸他来的时候身上带了火石和火把,他从衣袋里拿出火石打出火花来,不一会儿,他点亮了火把。他右手捏着轩赤剑,左手打着火把,慢步走了进出。洞中太黑,他不敢犯险,用火把先探进洞中,一步一步的往前摸索着,洞中雾气甚重,好几次火把差一点熄灭,所幸他随身带有火石,等到火把将熄之际,他再用火石点燃,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往前走了,大约走了数十丈光景,见只见前面有一条狭窄通道,他大着胆子沿着狭窄的通道往前走的,通道渐渐越走越高,再向前走进丈余,他几乎可以不用火把了,因为通达之中的光线越来月亮,几乎看不见雾气。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向前走去,这时狭窄的通道忽然转弯。他不敢大意,右手轩赤剑握得更紧,走了一两丈远,前面出现一个很大的山洞,他用火把一照,吓出一身冷汗,只见一副骷髅膝坐在山洞的正中间的一块岩石之上,骷髅身上的骨架摆的整整齐齐的,一双手放在膝盖之上,旁边的泥土之中,穴着一把很长很长的宝剑,虽说在黑暗之中,那把宝剑散发一阵阵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

陈羽冠看见这副情形,心中突突乱跳,一看山洞之中再没有其他的骷髅,他的心才稍微平息。他大着胆子走进了骷髅,见那虽然有些年月,但还成人形,他大着胆子用火把照了照骷髅,见这骷髅的背后有一块石碑,石碑上像是用利器刻满了文字,那石碑因常年在深洞之中,久没见阳光,早已失去了本有的光泽,变得暗淡无光,陈羽冠本想走进去看看那石碑上的文字,说不定能从中知道这位白骨是谁。但此刻一阵寒风飕飕的吹进洞来,只觉寒气逼人,不禁毛骨悚然。他毕竟年幼,生平并没有见到这样的骷髅,心中难免有点害怕。恰巧手中的火把也快要烧完了,他心道:“还是等明日师傅回来,一起来吧!”

他刚想离开,但转身瞧那骷髅。心想:这堆堆白骨生前不知是哪位武林前辈,不知何以落得命丧如此,死后骸骨都无人殓埋,想来很是-伤感。于是转身在骷髅面前跪下,磕了几个头,说道:“弟子陈羽冠今日不幸打扰前辈安息,不慎惶恐。他不敢做多停留,转身就想离开。突然“蹦”一声巨响,准备走的陈羽冠吓了一大跳。他赶忙转身,用火把一照,原来是骷髅后面的那块巨石不知何故突然倒地,陈羽冠很是奇怪,这巨石何以这时倒地了呢?他虽然此刻很是害怕,但还是抵不过心里的那份好奇之心,他打着胆子,照着火把走了过去,在火把的照耀下,他看见石碑开头留有这样的几个正楷大字:“剑圣杨成风埋骨于此。”接下来的一段文字竟然是一首词:“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雄。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上孤月。”读到这里,他突然心中似有所动,心中突然记起这首诗词在那里见过,师傅似乎在那里给他读过,而且他还知道此诗词是前朝的一位状元所写。据说是他组织义军抗击蒙古的侵略者,在德[礻右]二年,被当时的皇帝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进元营谈判,,遭拘留,被解北上。后脱逃,又组织抗元武装,兵败被子执,囚于燕京四年,不屈而死。后来他的那个国家灭亡了,后来的人为了纪念他,将他所写的诗词给留了下来,为了让后来的人不要忘记这位英雄的爱国情操。(注这首词是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所写,(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德[礻右]二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进元营谈判,,遭拘留,被解北上。后脱逃,又组织抗元武装,兵败被子执,囚于燕京四年,不屈而死。他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此词是文天祥在广东海丰被元军俘虏后,押解北上燕京,途经金陵时所作。全词不达意充满了凛然无畏的浩瀚正气。上片通过用三国时周瑜凭借东风火烧赤壁的典故,来抒写自己抗元不得天助的愤慨,以及见到金陵的荒凉残败而引起的极为感伤悲痛的情怀。下片则以回忆抗元斗争生涯,表达了自己视死于归、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全词慷慨悲壮,感人肺腑。)

他记得师傅说过这首词是传授祖师爷无极剑法的那位不知名的武林前辈所传。想到这里他不禁大吃一惊。心头颤然一惊,难道……难道……这位就是传祖师爷无极剑法的那位武林前辈!他有点不敢相信,他急忙快速的看了下去,之间下面的文字记录了他浙江杭州人氏,从三岁拜当时的武林大侠郭啸仁为师,十二岁学剑有成,虽离开了师傅独自闯荡江湖,在江湖之中纵横了二十年,留下了剑圣的名号,四十二因感叹世间无敌手而封剑,隐居如庐山绝顶的山洞之中,终身不复出洞。陈羽冠越往下看越觉得此人于本门的关系甚大,但他到现在还没有找出任何有关如祖师爷的记录。他生性坦荡,本不想再看下去,但觉得与本门关系甚大,所以他耐着性子读了下去,终于在石碑的最尾端他看到了有关他传授武艺给祖师爷记录。原来当年杨成风,偶游庐山,在庐山上和当年的无极门的创派始祖孙巍信相遇,他见孙巍信聪明伶俐,且是个练武的材料,而且当时的孙巍信才十**岁,杨成风一时高兴就将自身的一套剑法传授给了孙巍信,他没想到他随手这么一传,就传出一个武林名门大派来。

陈羽冠读到这里明确知道此人和本派有着甚大的关系。这时他重见这堆白骨不禁感慨不已,心想这位位武林前辈奇人,一定是纵横当时武林,武功当时无双,否则也不能得以被人冠名“剑圣”。可惜瞧他这般行径,自是持才傲物之辈,如常人落落不合,才落得如此下场,武林之中既没有留下他的无敌传奇,更没有留下他的名号,连门人弟子都不复有,想来让人感慨不已。

陈羽冠想到他和本派有着莫大的渊源,今日且没自己撞见,决定将这堆白骨葬下。他转身在骷髅面前跪下,叩了几个头,暗暗念叨:“弟子陈羽冠无意中与前辈遗体相遇,今日给前辈落葬,请您在地下长眠安息吧!”磕完头,陈羽冠站了起来,见这洞虽然不大,到也是一个很多的葬身之处,他随手拔出了腰间的轩赤剑,在山洞中选了一块比较干燥的地方,双手用力挖起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