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舟○3(1 / 1)

 李楠始终坐在一旁默默无语,对她来说,有陈羽冠和爷爷陪伴,其他的一切都无所谓了,她性子文静,平时并不爱说话,见了陌生人时,更不怎么说话。此刻她默默的坐在一旁,望着陈羽冠在和店小二交涉着。

不一会儿,陈羽冠就点好了菜。店小二见他们这桌人随和也好说话,心中欢喜,所以对于他们的酒菜也很是热心,陈羽冠等人在外面等了不一会儿,店小二就端了一盘上好的牛肉,一碟咸花生,一碟红辣椒,一盘羊肉肝,一壶烧酒,两碗羊肉面,外带一大盆雪白雪白的大馒头,大约有十几个之多,另外要了一碗白米饭。等到店小二将这些送上酒桌后,陈羽冠将两大碗羊肉面,推送到了李文杰李楠的面前,自己却端起了白米饭。一旁的李文杰祖孙两一震,随即明白了陈羽冠的细心,原来陈羽冠见李文杰李楠是北方人,喜爱吃面食,所以让店小二特意做了这两碗羊肉面和这十几个雪白雪白的大馒头。他自己是南方人,吃惯了米饭,到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李文杰李楠祖孙两见陈羽冠对他们于此的细心,当下大为感动,尤其是李楠,她几乎是在呜咽中吃下了那碗羊肉面。

三人中陈羽冠李楠正处在成长之时,所以胃口奇佳,夹著牛肉,羊肉面,一口口的往口中塞去,正自吃得痛快,忽听店内的东方角落的一张酒桌上吵嚷起来,吵嚷的是三个身材高大的江南汉子,其中的一个看样子时其中的老大,他的个子最高,嗓门也是最大,陈羽冠本没怎么注意,但他隐隐约约见听见“戚继光……《练兵实纪》……藏于……杭州西湖……”。接着声音越说越低,陈羽冠虽然武功高强,耳力也比平常人要灵敏的多,但终究是有限,那三个人越说越低。渐渐的陈羽冠就听不清了。这时他才想起,祖大寿好像对他说过这《练兵实纪》。只是他当时见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并没有注意,此刻放想起,祖大寿这次来江南,主要的目的是要陈羽冠送藏宝图到辽东之外,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这《练兵实纪》。

这《练兵实纪》是万历年间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撰写的一部行军打仗所用的军事书籍。当年戚继光戚将军就是凭借此书才打败倭寇。后来戚将军死后,此书不知何以落于江湖,后来不知怎样被后金的大汗皇太极知道了,他立马派人出来寻找此书。袁崇焕知道后,很是担心,他怕皇太极找到了这本兵书后,对辽东的战事很不利,所以他派出自己手下的第一大将祖大寿来到江南,务必将此书找到。绝不能让《练兵实纪》落入敌人的手中。一旦落于敌手,后果将不堪设想。(附注:《练兵实纪》是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撰写。此书正集9卷,附杂集6卷。它和《纪效新书》称为戚氏兵书姐妹篇。九卷九篇共二百六十四条,具体篇目是:练伍法第一、练胆气第二、练耳目第三、练手足第四、练营阵第五(场操)、练营阵第六(行营)、练营阵第七(野营)、练营阵第八(战约)、练将第九。后附杂集六卷六篇:储练通论(上下篇)、将官到任宝鉴、登坛口授(李超、胡守仁辑)、军器解、车步骑营阵解。书前还冠有“凡例”即“分给教习次第”共十五条,记述了将、卒各自应学习的内容、标准,教材发放办法,督促学习的措施等。

《练兵实纪》内容广泛,涉及兵员选拔、部伍编制、旗帜金鼓、武器装备、将帅修养、军礼军法、车步骑兵的编成保结及其同训练等建军、训练和作战的各个方面。正文一至四卷侧重单兵训练;五至八卷和“杂集”的《军器解》、《车步骑营阵解》讲营阵训练;正文第九卷和“杂集”中的《储练通论(上下篇)》、《将官到任宝鉴》和《登坛口授》等篇记述了将帅的选拔培养、应具备的条件等。

《练兵实纪》写于《纪效新书》之后,起笔于1568年,成橛?571年。它既注意吸收南方练兵的经验,又结合北方练兵的实际,其练兵思想在《纪效新书》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练兵实纪》,清代常州麟玉山房刊本刻成《练兵纪实》。《明史•;戚继光传》记作《练兵事实》,显系笔误。中华书局点校本据《明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校为《练兵纪实》欠妥,因上述书目作《练兵实纪》,应校为《练兵实纪》为是。

《练兵实纪》是戚继光练兵中编写的各种教材和条规的汇编。《练兵实纪公移》说:“譬如遴选营阵行伍号令旌旗之色,金鼓之音,车营、车步骑合营、野营、行营、野战、战胜、教养、晓喻之类,一切未备者,本府逐渐拟定。教练已经二年,各路与入卫将士,虽以台工未及详举,而标兵六营,耳提面命,颇皆堪阅。今将先后给与将士教习过条约,通集成帙,计八卷,一卷大约数十条,又附以练将一卷,乃听将官自习,不系士伍程督,计共九卷。”这就是《练兵实纪》正文九卷的成书情况,但只言“教练已经二年”,未说明具体成书年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登坛口授》载:“时帷庚午夏六月,诸边新台,肇建过半,乃奉制府会同抚院奏,奉暂停以举练事。”庚午年即明隆庆四年(1570年),断为写成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据今人考证,戚继光练兵始于隆庆二年(1568年),其成书时间当在隆庆四年末或隆庆五年初。《杂集》六卷写成于隆庆年间至万历初年,收入《练兵实纪》当在万历年间。

《练兵实纪》现存版本主要有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刑玠刻本、明天启二年(1622年)刻本、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许乃钊刻本、清咸丰甲寅(1854年)光霁堂刻本、清光绪乙未(1895年)上海醉经楼石印本、四库全书本、学津讨源本、墨海金壶本、守山阁本、瓶花书屋本、京都琉璃厂刻活字本、抄本、多种铅印本等。抄本十卷,与刻本内容不同,子目为:骑兵、步兵、车兵、辎兵、合营、行营、下营、禁令、兵法、练艺、练器、训谕、条教、图解。抗战时期,八路军军政杂志社曾将该书第9卷《练将》和另一些关于练将的论述,辑录成《戚继光治兵语录》一书,在延安出版发行。近年来,发表的研究论著有王兆春《从〈纪效新书〉与〈练兵实纪〉看戚继光对古代军事学的双手刀为短兵。以有力伶俐者二名,为贡献》(《空军政治学院学报(增刊)》1987年第3期)、邹经《〈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