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舟○7 多多点击(1 / 1)

 陈羽冠李楠侧耳细听,听见那女子婉转唱到:“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陈羽冠一个字一个字的听著,虽然词义不甚了了,但也不自禁的心驰神往,意酣魂醉,这一番大气磅礴的光景,竟是他出世以来从未经历过的。李楠将陈羽冠听的很是痴迷,等到屋里的那女子一曲终罢后,低声道:“这是李大人的‘六幺令’,你说做得好么?”陈羽冠道:“我不大懂,听来是很好听的。李大人是谁啊?”李楠道:“李大人就是李纲。我爷爷说他是个爱国爱民的好官。北方沦陷在金人手中,忠臣都被jian臣害了,只有李大人还在力图恢复失地。”(注: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政和二年(1112)进士。北宋末任太常少卿、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金兵南侵汴京时,以尚书右丞为亲征行营使,登城督,击退金兵,但不久遭排挤。绍兴十年,卒于福州。这首词写于南宋初年遭贬后,抒发郁结在胸中的忠愤不平之气坚持抗战的快心。作者由浩渺的千里长江,发出对当朝兴亡的感慨,联想到中原沦落、身遭排挤的现实,表过了抗金复国之志“难夺”。全词怀古伤今,慷慨多气,耿耿报国忠心都跃然词中。)陈羽冠常常听师傅说起岳飞、文天祥、于谦的故事,这时听到这样的真切的爱国词曲,心中很是激动。

这时屋里的那女子一曲终罢后,不一会儿,屋内隐隐约约再次响起了歌声:“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云。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村。”陈羽冠和李楠在窗外静静的聆听着,这曲于刚才的那曲‘六幺令’极是不同,刚才的那曲虽说唱的极是婉转,但不失一种豪气在里面,而此曲唱来让人感觉尽是无限的思念,似是一种极为伤感在里面,那女子唱得极是ji情回荡,执着诚笃。如行云流水,唱尽了人间离愁别恨。陈羽冠一字一句的听着,不知为何心中被这种伤感所感动着。他想到死去的爷爷,离开五六年有余的叶世嵩、师傅,心中一时很是难受。他略微擦了擦双眼中的泪水。一旁的李楠还没等屋内女子唱完就对着陈羽冠小声道:“羽哥哥,这个是北宋时柳永所写的一首送别词,名儿叫做《采莲令》。”(注: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福建崇安人。排行第七,也称柳七。他一生仕途坎坷,到晚年才中进士。官止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博学多才,被称为"才子词人"。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他能自制新曲,音律谐婉。他的词,铺叙展衍,不事雕饰。在宋词的发展中,有开疆拓土之功。他的词通俗浅近,旖旎近情。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乐章词》传世。)等李楠说完,陈羽冠笑道:“楠儿,你都快成为学问家了,真想不到,你竟然那么有学问,什么时候教教我,好让我也知道知道!“听见陈羽冠当面夸奖,李楠虽说这些日子来已经和陈羽冠习惯了,但还是经不住脸红,心中兀自的感到高兴。见陈羽冠望着自己连忙道:“我也是瞎碰上的,刚好这个女子所唱的这两首词,我也唱过,所以记得!”陈羽冠惊道:“你也唱过啊?哦,我想起来了,你和爷爷是靠这个生活的,这个我到忘记了,不过你还是很有学问了,看我什么都不懂,什么时候教教我哦!”李楠见陈羽冠说的诚恳用力的点了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