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5章 偷袭战(2 / 2)

逍遥侯 大司空 0 字 2020-09-16

和将士们一样,李中易的腿上也扎了两副绑腿。绑腿带通常是一条长条形的布带,什么材质的都可以,但是要结实。

绑腿带的一端为平头,另一端分叉为两条绳,叉口处要结实。绑腿带的宽度为10厘米或者更宽,长度为1.5-2米。

绑腿带的打法是将平头那一段端从脚面开始绕脚腿平裹,每一圈或两圈可以将绑腿翻个面,以保证平贴皮肤。从脚面开始不断向上打,打到膝盖下方,不能打的太高,否则影响膝盖弯曲。

经过实践,打绑腿的时候最好站起来打。打的时候要注意松紧适度,太紧会迈不开步,太松则不起作用,打的好的绑腿应将鞋口严封,走很长时间也不松。

士兵在长时间的奔跑或者徒步行军中,会静脉血管膨胀,打绑腿则可以起到缓解劳累和疼痛的作用。

此次截断蜀军的粮道,核心不在于战斗,而是粮食是否足够支撑整个战斗。

所以,先遣队的官兵们,每人都携带了十五天的口粮。口粮,由炒米和烙饼组成,一样一半。

如今的朝廷禁军,每名普通战士的标准装备,包括:上半身步军甲一套,粗瓷大碗一只,竹筷一把,斗笠一只,蓑衣一套,水葫芦一只,神臂弩一张,穿甲箭五十支,用油纸包裹的三斤重的麻被一条,还有不少小零碎的东西。

整套行军作战的装备,加上十五天的口粮在内,总计重达四十斤左右,

如果是一般的军阀军队,人均载重四十斤,别说打仗了,行军就必然会给累垮掉。

可是,李中易一手打造出来的精锐战士,经过常年累月的机动力训练,个个都可以载重四十斤,每天行军八十里以上。当然了,这八十里是平原地区,山区至少要打个对折。

昌宁寨扼守着子午谷的咽喉要道,在昌宁寨以南三十里处,蜀军修建了一座小堡,堡名:镇北堡。

顾名思义,既然名曰镇北,本身就带有防备北边兵马来袭的意思。

根据斥喉抵近侦察,镇北堡内驻有五百多名蜀军,显然有守护昌宁寨后路的意味。

途中休息的时候,李中易对照着地图和沙盘,笑着说:“只要拿下镇北堡,则昌宁寨的后路将被彻底切断。”

张三正摸着下巴,盯在沙盘上,思虑再三,慢腾腾的说:“蜀军应该已经知道我军进山的消息了,这镇北堡的驻军人数虽然不多,可是,地势却极其险要,真正的易守难攻呢。”

李中易点点头,望着骁勇营指挥使刘文昌,笑道:“可有把握趁夜取之?”

刘文昌见李中易动问,赶忙拱手道:“回皇上,我军携有猛火油和‘鸡尾酒’,如果允许使用火攻,此堡必破。只是,堡中的存粮,恐怕就难以……”

李中易笑了笑,说:“利用猛火油和‘鸡尾酒’烧堡门和堡墙,即使蜀军纵火焚烧堡内的存粮,我军只要攻进了堡,总会有些收获吧?”

“偷袭镇北堡的任务,就交给骁勇营了……”李中易笑眯眯的亲自点了将。

刘文昌赶紧拱手接令,朗声道:“保证完成任务。”他对部下的能力,有着足够的信心。

在这个没有特种作战概念的时代,李中易首创的骁勇营,拥有同时代独树一帜的作战意识和装备。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镇北堡内粮食的安全,刘文昌计划中的偷袭行动,采取了围三阙一的战术。

俗话说的好,困兽犹斗,如果蜀军官兵没了退路,一种情况是就地投降,另一种则是死拼到底。

骁勇营的精锐,起的是画龙点睛的关键作用,而不是和蜀军血拼到底。

夜深人静时分,骁勇营的一百多名精锐战士,悄悄的摸到镇北堡的山脚下。

刘文昌给他们的任务,并不是杀进镇北堡,而是尽可能的潜到堡墙边,将猛火油罐和‘鸡尾酒’砸到堡门和堡墙上,以制造极大的混乱。

俗话说的好,浑水好摸鱼,只要堡内的蜀军乱了,别的就都好说了。

在骁勇营先遣人员的身后,是张三正率领的两千名精锐近卫军,他的任务是,趁火势大起,敌人军混乱之机,杀进敌堡。

李中易并没有出现在一线,他的身边聚集着骁勇营剩余的九百余名战士,他的安全将由他们来负责。

这种深夜的偷袭战,必然是一场难以预料的大混战。强汉朝的禁军占着人数和装备上的绝对优势,李中易完全没有必要冒着巨大生命的危险,跑去第一线作死。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头脑必须时刻保持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