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走进宋代金矿场(2 / 2)

天坑世界 炒楼花 0 字 2021-10-04

"你越说越吓人,"吕涛先怔了怔,没想到李雪竟然突然想到了这些,把好好的气氛破坏殆尽。然而,却又见得她状况似是不对劲。急忙揽住她肩膀,在她后背轻轻拍打着:"我们未曾经走过的路上,会有什么?"</p>

过得会儿,李雪才气顺了些,神情还是有些紧张道:"什么都难说。我们在这地下世界里,曾几次见过恐猫,若不是我们手中有枪,你说会是什么结局?"</p>

"恐猫?"一听说恐猫,吕涛心中却是一片安详,疲惫不堪的心灵在这一刻渐渐的放松了下来。竟然有了些小憩会儿的错觉:"这里的人,能被恐猫吓倒吗?守护这些挖矿的士兵,不可能连恐猫都斗不过吧?"</p>

李雪脸色有些白皙,贝齿轻轻咬着嘴唇。犹豫了很久之后,才吞吞吐吐问道:"若是还有我们不知道,比恐猫还大,还危险的动物呢?"</p>

"你这么一说,还真像似一种解释,"吕涛虽然也是奇怪李雪为何会这说,然而此时却不能询问。只好脸露微笑,豁达道。</p>

"行了,行了..."一旁听不下去的李梅,嗔怒了一句。若非吕涛不是自己老公,心理上已经稍微有点接受这些猜测。不然,早就毛骨悚然的一脚将他踹开了。气鼓鼓的回头对吕涛白眼道:"越说越不着调了。"</p>

李梅的发怒,使得吕涛、李雪也无心继续辩论下去。片刻之后,三人又在一处洞穴中,找到了一些当时人类遗留下来的酒器,这些酒器不仅数量多,种类也繁多,而且其制作巧夺天功,堪称世界之最。吕涛的老毛病又犯了,在水侵透的地面上,四下翻找着古人曾经存放老酒的地方,看看是否能够翻出一些。</p>

现存最古老的白酒是1980年在河南商代后期(距今约三千年) 古墓出土的酒,现存故宫博物院。因为,从未开启,因此,不知道能否具有饮用价值。</p>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象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p>

宋代是陶瓷生产鼎盛时期,有不少精美的酒器。宋代人喜欢将黄酒温热后饮用。故发明了注子和注碗配套组合。使用时,将盛有酒的注子置于注碗中,往注碗中注入热水,可以温酒。瓷制酒器一直沿用至今。明代的瓷制品酒器以青花、斗彩、祭红酒器最有特色,清代瓷制酒器具有清代特色的有法琅彩、素三彩、青花玲珑瓷及各种仿古瓷。</p>

传说则表明在黄帝时代人们就已开始酿酒。汉代成书的《 黄帝内经. 素问》中记载了黄帝与歧伯讨论酿酒的情景,《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一种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动物的**酿成的甜酒。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发明创造都出现在黄帝时期。《黄帝内经》一书实乃后人托名黄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证。</p>

在矿洞内,吕涛三人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密布着大大小小的圆坑。吕涛根据记载,给姐妹俩这样对这些圆坑解释是;这个地方就是一个烧爆坑,因为石英岩非常硬,用一般的工具不足以把它弄下来。当时的人们就想出来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用木材堆在这里烧,然后再用水去泼它。经过冷水的骤然降温,被烧热的石头表面就会形成裂缝,导致石块脱落,这种方法被称作"烧爆法"。正是大规模使用了这种方法,减轻了工人们的劳动强度,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据这些密密麻麻的烧爆坑的情况,基本可以断定,这个古矿洞就是古人采用烧爆法一点一点挖掘的。</p>

由于一些洞口狭小,古人在使用烧爆法大规模开采矿石时,洞内的通风就是一个大问题。在矿洞里,吕涛发现了古人排烟用的烟道,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这些烟道到现在仍然可以使用。至于这些烟道排出去的烟,吕涛就说不上来了。</p>

在这个古矿洞里,虽然历经百年,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出到处都有石头被烟熏黑的痕迹。在离矿洞不远处,有一处太监府遗址。经过岁月的冲刷,如今已经只剩下了断壁残垣。在太监府遗址附近,现在还完整地保留有一池方正的水塘,从水塘的形状来看,应该是人工开凿的,这显然是太监府的配套工程。</p>

这里的历史记载或许是水的缘故,早已不付存在。但从文献上来看。史书曾经记载,朝廷派往浙江的矿使太监叫曹金,万历4年1月,曹金从京城出发,代表万历皇帝来浙江督办遂昌的矿冶生产。这座建立在矿区的太监府,可能是曹金和手下的府邸。</p>

《遂昌县志》上发现了这样的巧合,就是曹金逼迫地方开银矿时,遂昌的县令正是著名文人汤显祖。根据历史记载,汤显祖是自动辞去遂昌县令的,那么他为什么要辞去遂昌县令一职呢?</p>

汤显祖除了在遂昌写了著名的《牡丹亭》外,还写了大量的诗文,从这些诗文里,有很多是针对矿监和开矿的事,他在《寄吴汝则郡丞》中说:"搜山使者如何,地无一以宁,将恐裂",汤显祖把"矿监"称作"搜山使者",说"搜山使者"每到一个地方,就将天无宁日。他还写了《感事》一诗,来表达了他此时的愤怒之情:"中涓凿空山河尽,圣主求金日夜劳。赖是年来稀骏骨,黄金应与筑台高。"他把批评矛头直接指向了派太监搜刮金银的万历皇帝。汤显祖对开矿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情深感担忧,正是开矿一事直接导致了汤显祖的辞职。</p>

在《遂昌县志》上有这样一段记载,到万历年间,老矿洞因早已废弃,已经"凿深水积,内可方舟",也就是说,这里已经积满大水,水深已经可以行船。</p>

在曹金的逼迫下,汤显祖不得不组织重新开发老矿洞。当时全遂昌县仅1000余人口,其中青壮年不足5000人,而仅排除矿洞积水就动用了几百人,水车全靠青壮劳力人力操作,工作强度极大。矿洞里积水很深,积水抽了三年都没有抽干。曹金又虚报开矿数目,征矿税,汤显祖组织民工开矿,矿没开出来,矿税还要交,汤显祖为了这个事感到很愤慨。汤显祖反对这样劳民伤财,他联络了一大帮士大夫纷纷上书,造成了很大的舆论声势,因此得罪了当政的皇帝。这个皇帝虽然不管朝政,但对金银的收刮是很要紧的,汤显祖最后没办法,只好辞官。</p>

汤显祖的愤而辞官,没有阻止太监的催逼。在太监的逼迫下,采矿活动一刻也没停止,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了矿难的发生。</p>

因为在早期形成的采空区和矿洞的顶板之间有一条小的矿脉,小的矿脉和顶板之间存在一条裂缝,这组小的矿脉在早期唐代、宋代开采过程中,古人为了保护矿区安全不敢开采。矿柱和稳定的顶板是安全的重要保证,如果敲打它们,随时会引起矿洞的崩塌。但在太监的威逼下,矿工们已经顾不了自身的安全。(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