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军人的归属(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在三十多年前,沈飞是中国头号飞机制造企业,不但制造了j8这种典型的国产高端战斗机,还制造了j11j13与j15等一系列重型战斗机,但是到第四代战斗机的时代,沈飞尝到了不思进取的苦头,不但在j20项目上完败给成飞,还在jj25项目上再次被成飞斩落马下。</p>

归根结底,还是沈飞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或者说毁在了j11项目上。</p>

当初,在引进su27与su30的时候,军方就把仿制任务交给了沈飞,而沈飞也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j11j13与j15系列战斗机,取得了巨大的成,奠定了研制重型战斗机的基础。</p>

问题是,大规模仿制,让沈飞忘记了创新才是生存之道。</p>

结果就是,在第四代战斗机项目上,成飞的j20毫无悬念的战胜了沈飞的j14,迎得了空军的大笔订单。</p>

在jj25项目上完败后,沈飞痛定思痛,开始反思与改革。</p>

只是,这个时候成飞已经在j30项目上拔得头筹,而且沈飞提交的方案依然被空军认为过于保守。</p>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的话,沈飞很难有打翻身仗的机会。</p>

对日战争改变了一切,j30项目提前,成飞把大量精力放在了这种战斗机上,导致第五代多用途战斗机项目延期,而且空军与海军也推迟了第五代多用途战斗机的研制进度,决定不在战前装备。</p>

接下来,全球自然灾害导致所有军备项目延期两到三年。</p>

对沈飞来说,这等于获得了五年的时间,而且在此期间,最大的竞争对手没有把精力放在多用途战斗机项目上。</p>

二零三八年,在空军重启多用途战斗机项目后,沈飞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p>

事实上,成飞提交的设计方案也非常不错,而且结合了jj32的特点,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技术难度,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并且通过与jj32提高通用化程度,能够大幅度降低装备维持费用。</p>

只是,在权衡考虑后,牧浩洋还是把试制合同给了沈飞。</p>

准确的说,是同时给了沈飞与成飞,要求两家飞机制造厂在二零四一年底之前制造出第一批试飞验证机,再通过试飞来确定到底哪一种进入工程发展阶段,即定型研制,也由此决定最终采购方案。</p>

这么做,等于给了沈飞一个机会。</p>

当然,看好沈飞的人并不多。</p>

主要就是,jj32装备了好几年,总产量超过一千五百架,已经形成规模效应,成飞的方案更具有成本优势,特别是综合成本优势,而且技术风险更小,在二零四一年试飞两年内完成工程研制,在二零四四年底之前投产的可能性最大,而沈飞的方案与jj32几乎没有关系,不但不具备综合成本优势,技术风险也非常大,别说在二零四四年底量产,能否顺利试飞都是个问题。与成飞的方案相比,沈飞方案只有一个优势:在技术层面上更加先进。</p>

当然,某些时候,劣势也能变成优势。</p>

如果沈飞能及时拿出技术验证机,解决技术难题,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jj33的产量肯定会超过jj32,而且将成为中国主打的外销战斗机,成飞依靠jj32的规模效应优势就不再成立了。更重要的是,沈飞方案的技术更加先进,因此在jj33装备部队之后,与jj32不在是高低搭配关系,而是任务搭配关系,即根据主要作战任务来区分战斗机。</p>

事实上,这也正是空军与海航追求的目的。</p>

高低搭配是美国在研制第三代战斗机时提出来的概念,主要是第三代重型制空战斗机的价格过于昂贵,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也无用其全部取代第二代战斗机,才不得不研制一种更加廉价的轻型战斗机,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别的不说,f16是喷气时代美国产量最多的一种战斗机,也是全球产量第二多的战斗机,仅次于前苏联的mig21。到了第四代战斗机的时候,同样受成本等因素限制,美国继续采用高低搭配模式,开发出了轻型化的f35。只是在发展方向上,美国过于注重三军一体化,即在相同的构架下,研制三种不同的战斗机,最终导致f35的研制成本严重超标,采购价格也一再攀升,变成了一种不算便宜的廉价战斗机,而f35的产量也远远比不上f16。在f35上遭遇的失败,让美国当局不得不考虑改变战斗机的发展模式。</p>

只是,在怎么变的问题上,美国人还没有想好。</p>

与之相比,中国反而走到了前面。</p>

相对而言,中国空军的j20与j22形成的高低搭配模式更加理想,只是中国海军开辟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模式,即用原本是低端战斗机的j25承担高端任务,让重型的j15承担低端任务。在此基础上,中国海军首先提出,应该以任务来区分战斗机,而不再是以制造成本来区分。</p>

正是如此,原本应该是重型制空战斗机的jj32变成了中型战斗机。</p>

接下来的几场战争,证明了这一设计思路的正确性,不管是在对日战争中,还是第五次中东战争中,jj32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在主要战术性能上,不比美国的f44差,甚至更加优秀。</p>

也正是受此影响,jj33从一开始就被定性为中型多用途战斗机。</p>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在适当兼顾制空作战的情况下,加强多用途性能,并且通过降低战术指标来控制制造成本。比如,jj33的最大机动过载只需要达到十二g,能够在空战中击败第四代战斗机就行了,不要求达到第五代制空战斗机的水平,仅降低机身机构强度就能把成本减少百分之十。</p>

降低成本,意味着能够采购更多的战斗机。</p>

如此一来,在国际市场上,也就能够获得更多的订单。</p>

事实上,绝大部分国家根本用不着jj32这样的纯制空战斗机,更需要的是多用途战斗机。</p>

沈飞能够提前半年让技术验证机上天,应该是个好兆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