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大漠扬威(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当时,巴拉姆已经意识到,中队的突击穿插能力远超过他的预料,所以在向右翼增派四个旅的时候,还向东面派遣了一个步兵旅。也就是说,巴拉姆非常担心中队进行战役包抄。</p>

此举,不但拯救了以军右翼,还拯救了以色列国防军。</p>

根据战后用计算机进行的模拟演习,如果当时巴拉姆没有向最东面派一个步兵旅,蒋博文的四支突击集群将毫无阻挡的到达以军右翼侧后方,而且肯定不会停下来,而会在进入约旦境内之后,继续向西穿插,攻占贾比尔站,切断以军的总退路。要知道,四个突击集群肯定能够守住贾比尔站,围歼已经进入叙利亚境内的二十多个以军旅。打成这样,以色列国防军离完蛋也就不远了。</p>

结果就是,四支突击集群在以军防线上浪费了两个小时。</p>

在这两个小时里,巴拉姆在右翼战线上依次展开了三个旅,并且从战略总预备队中抽调了两个旅。</p>

这下,蒋博文打出了右钩拳没能击穿以军防线。</p>

在突击受阻之后,四支突击集群放弃了进军贾比尔站的想法,转而向西北方向,也就是以军战线右翼后方穿插。</p>

此时,巴拉姆犯了一个错误,认为右翼战线已经稳定了下来,而且有望在这里消耗掉第十三集团军的主力。结果就是,在四支突击集群穿插的时候,巴拉姆又向右翼战线上增派了两个旅,而且是两个战略预备队的旅。</p>

打到二十日清晨,四支突击集群完成了战术穿插。</p>

这下,落入包围圈的以军旅已经达到十二个,而蒋博文已经投入了十四支突击集群,只是战况依然处于胶着状态。当天清晨,蒋博文从正面防线上抽调了四支突击集群,加强在以军右翼的进攻力度。</p>

事实上,这是蒋博文犯的一个错误。</p>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就算没有这四支突击集群,以军右翼的十二个旅也在劫难逃,只是战斗持续时间稍微长一点而已。</p>

为了尽快收获战果,蒋博文从正面战线上抽调了至关重要的作战力量。</p>

当然,这也与战场过于混乱有关。</p>

根据第十三集团军的战报,当时蒋博文认为以军在右翼遭到猛攻的情况下,已经放弃了攻打德拉的作战行动,因此正面防线上的压力大大减轻,也就能够抽调主力部队,加强右翼进攻。</p>

问题是,以军在正面战线上的进攻力度并没降低。</p>

要知道,打到这个时候,以军在正面战线上仍然有多达十四个旅的进攻兵力,而且有四个旅的预备队,此外还有两个旅的战略预备队。也就是说,只要稳住了右翼战线,以军依然有能力攻克德拉。</p>

事实上,巴拉姆在二十日上午,认为已经稳住了右翼战线。</p>

在他看来,中队放弃向西突击贾比尔站的行动,是中队突击能力大幅度减弱的重要标志。</p>

结果就是,在蒋博文从正面战场抽调四支突击集群的时候,巴拉姆反而让正面战场的预备队投入了战斗,而且把最后两个战略预备队的旅派了过去,力求在右翼战线上的战斗结束前攻占德拉。</p>

</p>

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当时巴拉姆还企图以反包抄的方式,吃掉右翼的中队。</p>

由此可见,双方都没有放弃取得重大胜利的机会,而且都在为全歼对方的主力部队做最大努力。</p>

事实上,双方的实力都严重不足。</p>

打到二十日上午十点,德拉沦陷。</p>

这个时候,蒋博文才猛然反应过来,以军依然在猛攻,而且依然有很大的威胁。只是现在从东面抽调兵力,只会使他在以军右翼战线上的战斗彻底失败,不但不可能打回德拉,还会使整条战线崩溃。说得更严重一点,如果战线崩溃,叙军在戈兰高地方向上的防线将彻底动摇。</p>

蒋博文别无选择,只能动用手里唯一的战略预备队。</p>

两小时后,紧急南下的四支突击集群在德拉北面三十公里处与以军先头部队遭遇,并且迅速击溃了以军。</p>

这场战斗,不但稳住了叙军战线,还使以军打消了北上的念头。</p>

事实上,当时巴拉姆根本不清楚蒋博文手里有多少兵力,因为突击集群的兵力数量在一千到两千人之间,编制灵活性非常大,所以巴拉姆不可能准确的知道蒋博文手里有多少支突击集群。</p>

这个时候,以军右翼战线上的战斗也结束了。</p>

在十八个突击集群的轮番冲击下,十二个以军旅在伤亡两万多名官兵主战装备损耗超过百分之八十且撤退路线被彻底封死之后,以军第三军团指挥官钠西尔少将被迫向中队投降。</p>

第五十章大漠扬威</p>

第五十章大漠扬威,到网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