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另辟蹊径(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显然,牧浩洋的这道部长令,像是在拔苗助长。</p>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也与紧迫形势有关。此后不久,牧浩洋就认识到了他所下达的部长令根本不可能完成,即便造船厂能够修建足够多的船台,配套工业设施也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造船需求。</p>

结果就是,到二零五三年初,牧浩洋修改了这道命令。</p>

按照他重新做的规划,四大造船厂的主要任务不是扩大造船规模,而是通过改进建造技术缩短船台周期。如果能把超级航母的船台周期缩短到一年之内,就算只有十六座大型船台也足够了。</p>

事实上,到战争结束的时候,中国也就只有十六座大型船台在建造超级航母。</p>

当然,海军要建造的不仅仅是航母。</p>

客观的讲,如果中国海军把重点放在航母上,肯定无法在二零五四年底超越美国,因为美国有着规模更加庞大的航母建造计划,而且在战争爆发的时候,美国就拥有比中国更强的航母建造实力。</p>

根据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在大战爆发时,第二批三艘美国级航母已经下水,预计在二零五三年六月完成舾装,第三批六艘美国级与第四批六艘美国级将分别在二零五三年年初与年底下水。随后,美国将建造一种更加庞大的航母,而且很有可能在二零五三年下半年开工,在二零五五年下半年服役。如此一来,就算牧浩洋在二零五二年底下达的部长令能够实现,到二零五四年底,美国海军依然拥有二十四艘航母,而中国海军最多只有十六艘航母。即便到了二零五五年底,美国海军的航母将达到三十六艘其中十二艘将是新式超级航母,中国海军最多只有三十二艘航母而且没有一艘是新式超级航母,双方舰队规模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还扩大了。乐观估计的话,最快要到二零五六年底,中国海军才能在舰队规模上追上美国。</p>

当然,这些评估,没有考虑到战斗消耗。</p>

如果把战斗消耗算上去,而且中国海军继续保持之前的战绩,在二零五五年间,就有可能与美国海军持平。</p>

问题是,谁能保证中国海军将常胜不败</p>

要知道,就算牧浩洋返回舰队,也只能指挥一支舰队作战,而随着舰队规模扩大,中国海军肯定不止一支舰队。</p>

可以说,在做最坏打算的情况下,中国海军必须另辟蹊径,开辟新的竞争领域。</p>

毫无疑问,必须是对中国有利的竞争领域。</p>

当时,正好有一个选择摆在牧浩洋面前,即提高护航战舰在未来海战中的地位,充分利用护航战舰的价值。</p>

为了搞清楚护航战舰的价值,牧浩洋在十二月底秘密组织了一次演习。</p>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这次演习的主要目的就是验证新式末段拦截系统对反舰导弹反舰制导炸弹与大口径电磁炮炮弹的拦截能力。演习结果证明,口径为七十毫米的电磁速射炮能够有效拦截所有类型的反舰导弹一千公斤级反舰制导炸弹。在适当改进之后,还能拦截两千公斤级反舰制导炸弹,只是效率并不高。要想对付两千公斤级反舰制导炸弹,电磁速射炮的口径必须提高到一百毫米。演习还证明了一个结果,七十毫米电磁速射炮对大口径电磁炮弹没有拦截能力,即便把口径增加到一百毫米,也只能应付低密度炮击,在高强度炮击中根本发挥不了作用。</p>

这次演习的结果十分重要,因为直接影响到了中国海军的造舰计划。</p>

演习结束一周后,也就是二零五三年一月四日,牧浩洋签署了第二份部长令,批准了另外八艘黑龙江级大型综合战舰的建造合同,并且要求各大造船厂在三个月内提交新式大型综合战舰的设计草案,争取在二零五三年下半年敲定建造方案,在二零五四年底之前建成服役。</p>

随后,中国海军对航母战斗群进行了调整。</p>

在第二批八艘黑龙江级大型综合战舰服役后,每支航母战斗群里的大型综合战舰增加到了四艘,而不是最初的两艘也不是最初规划的三艘。更重要的是,这四艘大型综合战舰中,两艘为防空配制两艘为打击配制。</p>

同时进行的,还有新一代大口径电磁炮以及远程电磁炮炮弹的研制工作。</p>

结果就是,到二零五三年三月底,中国海军就接收了第一批射程高达一千二百公里的远程电磁炮炮弹。</p>

相对而言,建造大型综合战舰要比建造超级航母容易得多。</p>

当时,中国有八家造船厂能建造大型综合战舰,船台总量超过三十座,而且建造周期只有一年半。</p>

也正是如此,中国海军的基本战术肯定要进行调整。</p>

第七十九章另辟蹊径</p>

第七十九章另辟蹊径,到网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