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听雨的书生(1 / 2)

 刚入初夏,即使下过一场雨,也还有些热。

紫花巷的青石板路显得油漉漉,巷底一户人家的小院里,一年轻书生仰头看着天空发呆。

两月前,赵平安在办公时里抽空午睡,哪想到一梦醒来,就身在这北宋常州城里了。

思维是自己的,不过当时印象最深刻的是手小了一圈。

前后多次注视着大水缸里的倒影,往日的自己不复存在,怎么看都是个称得上漂亮的古代小书生,约莫十八,瘦弱是瘦弱,唯一看得顺眼的地方是“他”眉毛秀气,眼睛清亮,有种讨人喜欢的灵气。

当时赵平安急了,满脑子带着屋里的瓷器和字画反穿回去的想法,直至所有的希望破灭。

能否回去已不是重点。

经历了极度不适的初期,既然没崩溃掉,那就得回到生存要务上来。

现在赵平安每时每刻都逼着自己静下来观察,尽量适应这陌生又懒散悠闲的北宋时光。

河边是不敢再去了,古代的城外和想的不同,总是充满了各种危险,也捡不到什么好东西。

上次被一只半大野狗追着咬,打是打不过,跳河逃命前,还是被它在脚上咬了一口。

导致那几天里的世界像是很苍凉,始终不确定会不会死于狂犬病。

最近一月没为了找传送门和随穿越的道具而乱跑了,主要就是在院子里,给邻家小姑娘讲讲故事。

这挺好的,除了搞好邻里关系,还可以从小姑娘嘴巴里适应口音,听到许多这时代的事。

米是真没有了。

但屋头却放着一坛非常好的酒,是前天刘都头送的。

前阵子刘都头面临县衙的基础素质考核,看他为《韩信点兵》之类的问题而挠破头皮,赵平安也就多句嘴,给他讲解并补习了一下。现在那位刑侦大队长的考核圆满过了。

收获一坛酒没啥用,却也算是赵平安逐步开始融入这时代了。

这身体父母双亡无亲无故,父母留下了这个小院,有举人的身份,不用服役不用上税,所以尽管今日的晚饭还没着落,但似乎也不算贫困?

“回去是不可能回去了,如果你打算停止搞鬼,那咱们就这样吧。”

赵平安对天空说完,便于院子的躺椅上午睡。

正巧梦见被城东的徐婆娘打赏了个炊饼,抱着猛吃的时候,觉得鼻子痒。

醒来瞧瞧,是那前个月刚满五岁的小姑娘,她在旁边用羽毛使坏。

“平安哥哥又睡过时辰啦,不知今日可还有故事听呢?”

这北宋书生的身体也叫赵平安。

从穿到这里起,这小姑娘就爱来听故事。只要是故事她都爱听,不过比较起来最爱《白娘子》和《赵子龙》。

此小姑娘偶尔是有耐心和良心的,有次赵平安午睡时下起小雨,她就跑回去拿来一把花油伞,乖乖在旁边撑着,赵平安故意睡了很久,她就撑了很久。

后来小姑娘说“生怕平安哥哥睡不够脑子不清晰,讲的故事不好”。

说的也算事实。

有次没睡够,不高兴之下就讲了个比较虐的故事,小姑娘听后哇的一声哭起来。

那次撑伞后她说“伞送给平安哥哥啦”,赵平安本着平凡心收了礼物,但有次撑着出门,巷口遇一小娘子,乃是她小姨妈。

记得那时小姨妈诧异的看一眼花雨伞,脸红的掩面而去也不知道是几个意思。

赵平安坐起来舒展个懒腰。

小姑娘好奇的问:“平安哥哥老戴个面具在这躺平晒太阳,是不是为了和故事里的那个包龙心一样,只晒个传说中的‘青天印记’在额头,而不像变成黑炭?”

赵平安取下面具道:“你悟性还可以。”

小姑娘又追问道:“今日还讲故事给宝儿听的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