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者食不裹腹,盗版者拿着别人的心血赚得盆满钵满,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从歌曲到小说,从机械到工艺,大大方方,肆无忌殚。
虽然说用这样的手段赚钱过于缺德阴损,怕是家人后辈都要受到牵累,但仍然络绎不绝大有人在。
我们的民族精神就是,自己吃饱就行了,管特么别人死活。
连骗子都能没事发个视频诉说自己的辛苦,创业的不易了,别的还用说什么?没救了。
当无尖不商变成了无奸不商,无度变成了无毒,这个民族就开始堕落了,终将万劫不复。
九十年代末这会儿,正是各种盗版的巅峰时刻,极尽猖獗。
之帮踩着全国各地无数企业的血肉在崛起,击毁一个又一个品牌,终于驱尽良币一家独大,富起来了。
灯泡开始有了寿命,钳子夹不断铁丝,螺丝未动螺丝刀秃了,服装跳线开裆一股化学味儿,鞋成了纸壳产品。
整个国家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飞速倒退了几十上百年。就是这么牛逼。
各种假货劣货铺满了中华大地。
文学文艺方面也差不多,原创基本都饿死了,都去找饭吃。好不容易翻了几朵浪花的湖面迅速恢复了平静。
泱泱大国十数亿人口,就写不出点好歌和好剧本?不是,是吃不上饭。
盗版和行业挤压把一切绞得死气沉沉,学阀门阀文阀操控一切。
仗义每多屠狗辈,误国都是富贵人。上层人物眼里除了利益什么都不存在。
张彦明已经安排了律师小组,全国各地的去谈歌曲版权以及肖像权的问题,这是早晚要走的路,早走一步就占住了先机。
同时,孵化园这边的音乐网站也在研发打造之中。
这会儿已经有了在线播放器和粗犷的音乐平台,但都没有形成什么规模和模式。
这个时期的很大一部分网站都是这样的,就是一群有点技术的人因为兴趣弄出来,然后不知道如何管控运营,也不知道如何盈利。
这会儿网站的盈利模式说出来都感觉好玩儿:拉投资。其实就是骗钱。
建一个网站,烧钱拉流量,然后就开始融资,会玩的可以融好几次,不会玩的弄一笔就跑了,或者另起炉灶。这就是所谓互联网模式。
大家一个一个往下传,像炒地皮一样,想着法儿把东西包装一下塞给下家。这就是我们的高科技发家模式。
和金融一样,骨子里除了欺骗就是欺诈。
网站本身是做什么的,做的怎么样这些都不重要,也没人在意,在意的是好不好包装,能不能骗出来钱。
这可比经营简单多了。
所以浪花淘尽英雄以后,剩下来的还是最开始那几家,这也就不奇怪了。
咱们哪,学经营学管理一问三不知什么也学不出来,就学坏快,而且还能举一反三。
于是商业沸腾了,全国上下一片红。主要是没人管。
没有约束,没有人性成本,骗子肯定大行其道。最后泛滥也是意料之中。
泡沫过后,投资没那么好骗了,网站开始注意自身内容,开始了内容为王的时代。
有内容,内容好吸引流量,然后再去拉投资搞融资。其实还是骗,就是骗的门槛高了一点儿。
那内容从哪里来呢?盗版啊。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首当其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