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睚眦必报(2 / 2)

对于咬舌自尽的人,汉部这边的士卒没有多管,个别士卒甚至饶有兴趣地看着因为疼痛剧烈扭动身躯的战俘。

残忍吗?是挺残忍,但其实也就那个样,至少汉部不吃人,不会杀了人之后将人吃成骨骸。要真切地知道一点,死了不被吃其实已经算是一种幸福。

也许是野兽给面子,李坛集结部队要回去,狼嚎声竟然出现了,听得汉部士兵这边发出一阵诡异的嬉笑,那些被吊起来的战俘则是一片嚎啕鬼叫。

李坛颇为潇洒地挥手:“收兵!”

担不担忧有人的绳索断了下地?断了就断了呗!手筋脚筋全被挑断,就是有人下地又怎么了,只能是当条毛毛虫在地上挪动。

冬日的阳光不晒人,就是因为树林有些茂密,看去里面黑乎乎的一片,风稍微大一些就是树枝摇摆着发出各种“嘎吱”之声。

此时此刻,那些被汉部士卒吊起来的人,他们不过是转换一下角色。

要清楚的知道一点,他们在辽1东没少干同样的事情,对一些不配合户籍统计和迁徙的人,他们是干得兴高采烈。对那些投降了的高句丽人,他们同样是干得热情高涨。现在只不过是换成他们被吊在树上,要将之前的那些人经历过的事情,重演上那么一遍。

列成队的汉部士卒在高歌,他们在唱“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歌声中混杂了狼嚎声和哭嚎声,背景是挂在树上扭动的战俘,两堆成为京观的头颅,还有那一块被竖立起来的石碑。

赵千在走的时候会时不时扭头看,不是说要牢牢地将那一幕记在脑海什么的,纯粹就是好奇部队撤走之后,不知道有多少狼会出现。

“应该是不会一下子被全咬死。”成朔相对笃定地说:“狼也有储存食物的习惯,不会一下子咬死太多没有反抗的猎物。”

赵千好奇问:“你怎么知道?”

“我家是放牧的啊。”成朔腼腆着一张脸:“见多了自然知道。”

话说,成朔原先是杂胡,连个名字都没有,后面见周边的人都有名,就给自己取了这么一个名字。是名字,所以“成”并不是姓氏。

赵千则是一个庄户,“赵”是主人家的姓氏,汉部登记人口需要名字,直接给拿来用了。

出了林区,一看看去是冒着寒冷正在砍伐木材的人,他们看到部队出来都是摇着手发出欢呼。

对待敌人的残忍就是对待自己人的仁慈,汉部也远没有到可以宽恕敌人的地步,那是强大到一种程度才能有的“高尚品质”,并且是一种病态的品质。

要知道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只有在拿对方无可奈何的时候才需要假装一下和善,要是干得过,从古至今哪个不是露出獠牙使劲折腾,不然华夏苗裔就该窝在黄河流域,不该是开拓神州大地。

对于汉部来说,他们之中估计没有多少人清楚强硬对待慕容鲜卑会换来什么,只会觉得原来自己的部族已经强大了,面对入侵的时候做出了再正确不过的反应。至于将活人吊在树上风干是不是过于残暴,那是另外的事情了。

“回去之后休整三日。”不是临战状态,李坛没有制止士卒交谈,可他一开口,士卒就自觉安静下来了。他大声说:“三日后,我们出兵扫荡周边的胡人!”

那是既定策略,前燕竟然有军队过来造成入侵的事实,汉部是很弱小,可要是没有做出反应会显得过度软弱。

“杀了便杀了,只要不是杀了慕容族人。”拓跋秀在给刘彦讲道理:“对鲜卑人而言,软弱不会得到任何尊重,只有表现出该有的强硬才能使之正视。”

问题是刘彦现在可不想被慕容鲜卑正视,他对前燕使节团动手是出于报复,给部族上下一个必要有的交代,也是一种激发民心士气的必要作为,但内心里要是不忧虑前燕开来大军,就不会是一个合格的领导人。

“且不论其它……”拓跋秀微微昂起了下巴:“慕容是一个强势的部族,肯定会来。夫君,我们汉部有训练有素的军队,有夫君本部绝对精锐的部族武装,更有雄伟的高城大墙,与之一战便是!”

刘彦当然是要与之一战,并且正在做任何该做的准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