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国家民族(2 / 2)

明贼 五味酒 0 字 2021-08-22

“何以见得?”

田复珍大感疑惑,如此一件涉及朝廷安危的大事,如何到了眼前商人口中竟成了一件妙事?

“大人且看,范永斗联合了蒙古鞑子想抢宣府镇里的粮食就让他抢去,须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咱们正好一勺将那些腌臜都烩了!然后所得粮食,数目自然是咱们说了算,让边墙外的鞑子们竹篮打水一场空。”

“朝廷的蠹虫又该如何办?”看着黄胜一副事不关己的神情,田复珍胸中升起一阵厌恶,又继续追问。

“朝廷蠹虫根深蒂固,便不是你我乃至大将军能够触动的了!”

这个答复显然让田复珍极为不满,他毕竟是受的儒家正统教育,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那一套已经根深蒂固,刻在了骨头里。朝廷有大奸大恶之徒,不知道便罢,知道了又如何能置之不理?反正他做不到!

李信当然不可能采纳黄胜的意见,粮食只要还在边墙之内,他就不可能坐视鞑子再次破关犯境,沉默有倾之后终于说道: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宣府军务总监李凤翔从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黄胜立刻道:“如果连李凤翔都身涉其中,他们上下勾连,坑壑一气,咱们山西就更没有能力去管这档子事了。”很显然,黄胜仍旧没放弃他的主张,在劝说李信采纳。

“李凤翔根本不可能主动参与此事,宣府粮食被劫,北京城中的张阁老没责任,范永斗也没责任。最终所有的责任恐怕都要李凤翔一人来承担,来当这个替罪羊!”田复珍对黄胜的看法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李凤翔应当是被范永斗的粮食攻势给蒙蔽了,再加上朝中又有大蠹虫多方运作,宣府再次被破关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若如此,最终得利的,则是蒙古鞑子,是范永斗,甚至连朝中的大蠹虫都是得利之人。大明不但颜面尽失,还要遭受重创,大明朝如何养了如许多的乱臣贼子!他想不通。

黄胜还要辩解,李信将他打断。

“田府尊所言甚是,看来这件事的突破口还要着落在李总监头上!”

“大将军……”黄胜还是心有不甘,企图让李信重新审视自己的意见。李信则直截了当,语气严肃的加以拒绝,“黄胜,你记住,国家公器不是私人谋利的工具,你我既然坐了同一条船,就要把住这个底线。我与诸位合组商社,是为得利,却不是为我一人得力!王朝末世天下大乱世,权宜之计在所难免,但一颗尽公之心却无论如何不能泯灭了,国家和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若是每个人都只顾自己,这天下还有谁能救得了!”

这一番话已经近似于警告,黄胜顿时出了一身冷汗,他从未见过李信如此一本正经的说话,知道自己已经触到了他的底线,连忙认错。

“黄胜急功近利,以后,以后定会以国家,民族为先!”

但是,这一番话落入田复珍耳中却是另一番滋味,什么叫“王朝末世”?大明王朝虽然已经暮气沉沉,但是谁也没认为它会亡了!如果李信不是口不择言,那就是他心底里已经认定这大明王朝早晚有一天要亡掉,而且这个日子距离此时此刻甚至不会很远……他不敢再想下去,再去看李信,目光中又多了几分复杂之色,此人胸中到底究竟装的是什么,他以前自问能看懂,可这一刻却捉摸不透了。

还有什么国家和民族云云,似乎与当世所所言也不尽相同。但是,田复珍却从李信的一席话里能清晰的感受到,他以肩负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和抱负。田复珍心中不住的暗叹可惜,只可惜,只可惜他是个武人!这种抱负若是放在文人身上,那就是再世诸葛,可放在武人身上……那个名字却是他连想都不愿去想的。

“田府尊,田府尊?”

李信的的呼唤将田复珍从出神中拉了回来,连忙掩饰道:“若从李凤翔身上入手,田某愿亲往宣府一趟!”

“不可,田府尊身为太原知府先且不说未经奉召离不得辖地,单这身份和立场也太过招眼,你若一去必然打草惊蛇。”李信的拒绝也在情理之中,他原本就是为了掩饰出神的尴尬而随口一提,随即便也不再解释。

“与李凤翔联络还是必要的,此人最好没有功名和官职在身!”田复珍大以为然,这个人选没有官身自然就不会引起旁人的注意,和李凤翔接触也少了顾忌,按照大明律例,内臣不得私结外臣,反之亦然。虽然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但如果有人想做文章,这都是致命的把柄!

“黄胜愿为大将军……为国家……和民族……走上一趟宣府,会会那猪一样的李凤翔!”

有了李信刚才那一番尽公不顾私利之言,黄胜觉得只提大将军不甚合适,便又加上了他之前所言的国家和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