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北戴河(2 / 2)

“皇上,这里真好啊,又清净有凉快。”

“那我问你,就像这里一样,我想避暑或者周游,你是愿意跟你儿子一块,还是愿意跟着我呢?”

“当然是儿子了。”

“为什么呢?”

“放心不下呀!”

“也是。”

“蓬岛清明,琼液瑶池。波光粼粼,晓日初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星云斑斓,蛇驰萤明。”若微一边欣赏着他的字,一边读出来。

他站起身来,拍拍身上的衣服。

自古以来,能够成就一番伟业的皇帝,无不年轻力壮的时候就打下了很好的根基,为什么偏偏?想起这一生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一方面对于思想禁锢的一种失望,一方面又不甘心,祁镇和祁钰都是好孩子,应该是比他强呀!

“皇上是不是累了?”

“有点,我做不到皇爷爷那种通畅的感觉,事事都能迎难而解。”

“皇上,现在可不是当初我们无忧无虑的的时候了。”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呀!”

“我相信你,除了黑点,一点也不显老。哈哈。”

“嗯。”

“皇上,这么久了,也不帮我画个像?”

“哦,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呢,不如暂且停下,及时行乐吧!”

“你放得下吗?”

“拿得起放得下。”

当当农夫,锄锄草,撒下网,赶赶海,也挺好的,生活就像羊吃草,需要变换不同的口味,在这里又磨蹭了一个月,终于登上前往海洲的大船。

“惟真呐,你比你父亲活得长,朕希望你也能像你父亲那样。”

“臣必当为陛下效死,哪怕是刀山火海,万死不辞!”朱瞻基看他满脸络腮的模样,还以为是张飞再世呢。

“听说你的爱子满三周岁,这块玉就送给你儿子吧。”

“皇上,你看这羊多喜气呀,真是喜气洋洋呀,谢皇上厚赏。”这块羊脂玉,正反两面都刻了一只羊。

待上岸后,曾敏学和王彦带着一大帮子辽宁省的官员迎驾,王彦现在管着这边的军队。他实在是搞不懂,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明朝到清朝到底有哪些改变?思想变得更加封闭了,他觉得。

从海洲到沈阳,一路看来,土地广阔,人烟稀少,华夏是一个农业大国,几千年来,人们过着朝而往暮而归的生活,生产效率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提高,往往一遇上天灾人祸,根本上就没有什么抵抗能力。

大明自朱瞻基登基以来,光是商税就足够朝廷的开支,再加上缩减开支等,已经足够强大了,不过茶叶、丝绸、瓷器等贸易会产生大量的逆差,想要正常发展,还是需要扩大内需。

提高农业生产力和产量,解放劳动力,使用智慧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