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与孙黄二人的交谈(1 / 2)

桂系少帅 云亦寒 0 字 2021-07-22

 第五章与孙黄二人的交谈</p>

就在陆裕光和孙中山以及黄兴都聚集在南宁的时候,还有一个人也出现在了南宁,这个人面sè清瘦,但是从他的眼中却是时常透漏着一种自信,不过这种自信在面对南宁巡警的时候就表现的有些奇怪了。</p>

“想不到西南的管制如此之严,看来应该早日向大总统报告一下,不过从对西南治理的情况来看,这个陆兴华也算是一个才干出众之人了,可惜呀野心太大,不能为大总统所用。”这个人在心里想到。</p>

他就是袁世凯的心腹和sī人幕僚,专门研究帝王之学的杨度,杨度祖先世代务农,到他的祖父杨礼堂参加李续宾部湘军,任哨长,正四品都司衔。大伯杨瑞生随其父参军,父子同在一营。在三河之战中杨礼堂阵亡,杨瑞生死里逃生。杨瑞生后来因军功升为总兵,驻归德镇、朝阳镇等地。他的父亲杨懿生为第四子,在家务农,兼作吹鼓手,杨度是其长子,另有弟杨钧,妹杨庄。杨度十岁丧父,过继给伯父。杨瑞生驻归德时招杨度和妹妹到其府中。十六岁改名为度,字皙子。伯父迁关外朝阳镇时,杨度和妹妹回到湘潭。</p>

光绪十八年考取秀才。次年,顺天府乡试举人;二十年、二十一年,甲午科、乙未科会试均落第。会试期间恰逢公车上书,他亦附和,并认识了袁世凯、徐世昌等。还乡,师从衡阳东洲、船山书院一代名儒王闿运。杨度与王大约于光绪十四年初识,此时杨度13岁。王闿运亲自到杨家招其为学生。师生关系之亲密,杨度深受王喜爱,并可以随便开玩笑,王在《湘绮楼日记》中常称杨度为“杨贤子”。杨度在王门学了三年,他醉心于王氏帝王之术,这对他以后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曾与友人:“余诚不足为帝王师,然有王者起,必来取法,道或然与?”杨钧、杨庄也学在王门,杨庄后嫁与王家四子。</p>

在宣统三成立的“皇族内阁”中,杨度是统计局局长。杨度和袁世凯sī交颇深,关系非同一般,又怀有知遇之感。他认定袁就是他要找的“非常之人”,而他就是帝师。当摄政王载沣要杀袁世凯时,杨度竟敢拒不草诏,冒死论救。后来他来到袁世凯的故乡,成为袁的sī人幕僚。</p>

他这次来到南宁其实是和孙黄二人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拉拢陆裕光,毕竟现在国会的席位对于他们双方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和孙黄二人不一样,当过调查局局长的杨度先让人将南宁的实际情况调查了一遍,不过还真是没有白白的调查,这其中还真有问题。</p>

这问题就在于黔桂新政,只不过当时北方的清室还没有退位,所以袁世凯管不到西南,现在黔桂新政已经演变成了西南新政,但是袁世凯刚刚上位,还是对西南的事情鞭长莫及,但是对于西南的局势,他们却并没有放松,杨度觉得陆裕光应该是一个枭雄,所以他才来到南宁,想要劝陆裕光支持袁世凯,当然其中自然少不了利益的交换——</p>

“孙先生、黄先生,欢迎您二位来到南宁,之前公务比较繁忙,还请二位见谅。”在陆裕光的院里,孙中山和黄兴终于见到了陆裕光。</p>

“陆都督,年少有为,未满二十就开始统帅一省军政,由此可见,陆都督乃是人中豪杰,将西南治理的如此井井有条,看来是西南民众的福分呀。”孙中山道,虽然他对于陆裕光以共和之名行割据之实,很有意见,但是现在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还要争取陆裕光所代表的势力的支持,所以孙中山也就将自己的身份放低了。不过在他的内心里却是感到无限的悲哀,想自己前任的民国临时大总统,为**奔bō了几十年,现在竟然还要给一个不满双十的青年低声下气的话,嗨,难道中国的**就这么难成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