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冯国璋的思考(1 / 2)

桂系少帅 云亦寒 0 字 2021-07-22

 第十八章冯国璋的思考</p>

在距离徐州不远的淮南地区冯国璋已经带着自己的部队到达了,他已将知道了自己的女婿被俘虏的事实,对于这个事情他是恨铁不成钢,原本是打算让陈之翼立功劳,这样也好提拔,但是他想不到陈之翼还没有到达武昌战场就莫名其妙的被俘虏了,而且还被俘虏了一个师的部队,现在这些部队去哪里的他不知道,但是他可以确定对方的实力肯定增加了不少,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冯国璋一直不愿意大规模进兵。</p>

冯国璋于咸丰八年十二月初出生在直隶河间县西诗经村,冯家原是村中大户,但到其父时,家道开始中落,他7岁入本村sī塾读书,5年后入其外公家所在地三十里铺máo公书院读书,1876年结业,考试名列前茅。在堂叔冯甘棠的资助下,冯国璋1881年到保定莲池书院进修2年,因家境艰难,1883年辍学回家。为了找寻出路,冯国璋于1884年在经叔父介绍后,未告别父母妻子,只身去大沽口投淮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1885年冯国璋入淮军直字营当兵。6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在天津创办北洋武备学堂。冯国璋成为武备学堂第一期步兵学员。1889年7月,冯国璋从该校以优异成绩毕业,1893chūn,冯国璋入淮军聂士成军作幕僚,得到聂的器重。在甲午战争期间,他随聂士成赴朝鲜及东北前线作战,战后他得到了候补知县并加五品戴的虚衔。1899年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改称武卫右军。同年,袁出任山东巡抚,冯国璋也随军入鲁,并奉命改编原旧军,组成武卫右军先锋队20营。1901年11月,升为补用知府并加盐运使用权衔。1911年10月10日,广西起义爆发,清廷派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军南下镇压。之后,又委冯国璋为军统,率部增援。冯在湖北按兵不动,有意拖延。清廷迫不得已,被迫起用袁世凯。袁出山后,冯国璋率军与**军jī战四夜,于1911年11月1日攻陷汉口。</p>

在南北战争爆发之后冯国璋又再次奉命南下这次南下他和张勋一起的,不过由于双方的而态度不同,所以张勋选择了不惜代价也要攻下南京,而冯国璋则是选择了保留实力,而且还把他女婿的第八师给nòng了过来,他之所以暂时驻扎在南京上海一带完全是他还没有来得及北上,袁世凯原定的是让他当江苏都督,但是迫于他和张勋的约定,所以他还是选择了退让,但是在南京被抢的事件之中,张勋和冯国璋闹了很大的矛盾,只不过迫于袁世凯的调节,他们才重归于好,不过这个时候陆裕光也正式出兵了。</p>

平心而论冯国璋是北洋里面比较有才能的人,在北洋的元老中,他也是最尖的一批,要知道北洋最出名的北洋三杰就是指“北洋之龙”王士珍、“北洋之虎”段祺瑞、“北洋之狗”冯国璋。所以冯国璋在北洋的资历是除了袁世凯之外北洋资历最老的三个人,至于后来在政治舞台上亮相的曹锟、吴佩孚、冯yù祥、孙传芳,以及现在的李纯、段芝贵等人等人在他们面前就是字辈的了,在真实历史上袁世凯死后北洋的两大派系头目就是冯国璋和段祺瑞,只不过后来冯国璋死的比较早,所以曹锟才能够上位。</p>

正式因为冯国璋有着这样的资历,所以袁世凯才会那么信任的使用他,由此可见他的部队可算是真正的北洋嫡系,他的部队战斗力可要比那些北洋的杂牌军队强多了。</p>

“报告大帅,现在已经发现敌军,他们的搜索范围太广,而且根据属下得到的消息,他们拥有很多辆汽车,这可以加快他们的行军速度,而且他们的大炮太多,只是榴弹炮就有好几个炮队,对于我军来不适合同他们直接硬拼,我们需要他们和城内的部队正式开始焦灼大战,我们才能够利用最的损失赢得这场战斗。”冯国璋的副官向冯国璋汇报到,这个副官是日本东京帝**事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学习的专业就是战术分析,给冯国璋当副官也算是对口专业了。</p>

“恩,我知道了,你下去吧。”冯国璋沉yín了一下道,对于副官的情况他并不在意,因为他知道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如果自己想要消灭这股军队,那么冒一些风险多损失一些部队基本上也就能够将这些部队全部吃掉,但是他并不是在考虑军事因素,他在思考政治因素,对于他来他当然不愿意消耗自己的部队来就张勋,先不论他和张勋之间的不愉快,单他抢了自己的江苏都督这件事情,冯国璋就感觉到不舒服,不过他并不想要这么快就表现出来。最主要的是他要思考袁世凯的心思,如果对方是讨袁军,那么冯国璋毫不犹豫的就将军队开过去和对方开战,但是对方并不是讨袁军,对方是讨张军,这让冯国璋有些mō不准了,因为他不知道袁世凯是怎么想的。</p>

张勋和袁世凯的关系并不是很好,虽然张勋当初也是bī迫清室退位的人之一,但是张勋总的来对清室还是有着很深的感情,张勋是从广西提督苏元chūn家当厨子而渐渐发迹起家的。苏元chūn垮台后,他通过名旦周凤林和名伶路三宝、德裙如投附在袁世凯门下,由新建陆军的头等先锋官很快升至总兵。八国联军入京,慈禧西逃,张勋星夜‘勤王‘,在宣化追上了‘銮驾‘,慈禧称赞他忠勇可嘉,升他为淮军翼长。慈禧回京后,张勋被留在北京,负责端门宿卫,成为禁卫军将领。张勋到1908年54岁时,已被授予头品戴,封为提督。这年11月,慈禧和光绪相继去世,光绪的皇后隆裕对连夜赴京奔丧哭灵的张勋特意褒奖,赐赏匾额一块,上书:淑气清芬。张勋感jī涕零,当即表示,即使粉身碎骨,也要效忠清室。只不过后来南方起义之后,他才开始站在袁世凯一边的,据当初劝清帝退位的时候,张勋就很矛盾,但是他知道只有袁世凯才能够控制这个国家,所以他只能够和其他人一起上奏劝清帝退位。</p>

共和的圣火燃遍大江南北,张勋恨之入骨,恶狠狠地叫嚷:共和这两个字,历史上没有,我坚决不要。南京共和政fǔ下令剪辫子。张勋发誓:宁死我也不剪!袁世凯死后,平庸的黎元洪自动地升到总统的位置,力不从心地控制着时局。北京显得十分平静,人们的眼睛从北京转向津浦线上的军事重镇徐州。张勋有60营的强大兵力驻扎在这一带。主帅张勋拒绝剪辫子,人们笑称他为辫子大帅、张辫帅;他的士兵也都留着辫子,以示仍旧效忠清廷,时称为辫子军。</p>

正是由于这些,所以袁世凯对张勋有着很大的意见,这些事情北洋元老们都清楚,而作为北洋三杰的冯国璋更清楚袁世凯对张旭不满到什么程度,当初张勋被江浙联军赶出南京城时,城内警察曾经欢迎**军进城。张勋因此记恨在心,把他们一齐“革职”,用辫子兵代替警察站岗。随即在北方招来了一批北洋警察。辫子兵的各营都用龙头令箭,官长要穿前清的蓝制服,营中不许悬挂民国的军旗,要用红sè白边的蜈蚣旗。民国的国旗也绝对不许悬挂,都督府门前大桅杆上挂的是写着一个斗大“张”字的红旗。这件事情让外国使团对袁世凯嘲笑了一番,令袁世凯很没有面子,但是没有办法张勋手握大军,对于这些怪形怪状,袁都装做不曾晓得的样子,最后还是张勋的部队在南京呆不下去了,袁世凯才命令张勋回徐州。不过袁世凯对张勋的怨恨却是一也不少,他一直想要架空张勋这个江苏都督。</p>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冯国璋才开始考虑是不是要加紧对西南军的讨伐,虽然西南军俘虏了自己一个师的兵力,但是冯国璋并不心疼,因为这个师虽然是自己女婿的,但是算不上自己真正的嫡系,当初还在**党手下待过,只是后来在南北战争之前袁世凯让冯国璋借着检阅部队为名,将这支部队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当然袁世凯之所以让冯国璋去也是因为冯国璋的女婿陈之翼是第八师的师长。</p>

对于这次西南的讨张行为,冯国璋从心底来还是愿意的,毕竟自己当初为了这个事情差和张勋内讧,如果不是因为袁世凯怕别人他薄待功臣,袁世凯早就命令冯国璋除掉张勋了,但是从心底来冯国璋和张勋的主要的矛盾就是在于这一,现在有人明目张胆的支持自己的法,这让冯国璋感到很高兴,虽然彼此现在还是敌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