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三条底线两条大政(6k)(2 / 2)

有些所谓的县城,一共也就三五千的人口,却离郡治十万八千里远,你说你难道要派一整套行政班子管理么?你派了,过几年这里水草不丰美了,又要换一个地方继续游牧,这套行政的班子就只能跟着搬家,三年考评期满,这样的官吏要不要让他们挪一下位置?不挪的话,这跟部落首领有什么区别,挪的话,怕是新来的官吏找都找不着地方。</p>

所以刘协在中原地区,一直以来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目标都是将皇权扎根在各个乡甚至各个亭,而凉州,实话实说想扎根到县都已是千难万难,更别提基层了,放任此地豪强和部落首领也是无可奈何。</p>

当然关键节点上肯定还是要驻军的,通过关键节点向周边辐射影响力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统治西域的方式,能将这些点连成线的,就已经是李世民,刘彻这个级别的雄主了。</p>

能当上宿卫,当然是好事,这算是正统的出身,当完了宿卫就能当大官,尤其是那些羌人、氐人,他们的孩子都进宫当了宿卫,以后都当大官的话,日后想必受到的欺辱也会少很多,这一点和幽州比较像,过个几十年,管事儿的和被管的全都成了同学关系,这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自然也就不会那么尖锐了。</p>

就是这天子不但要嫡长子居然还要嫡次子,那这,就分明是要由朝廷来插手他们的继承权了,而且挺好的孩子送进城上几年学再回来,说不定思想上彻底被换了个人都是有可能的。</p>

总得来说算是好坏参半吧。</p>

“第三条底线,是关于税法的,天子说,他知道以前咱们凉州,尤其是是羌人氐人乃至于内迁的鲜卑族人缴的都是血税,边患不稳,总是要用你们来打仗。”</p>

“天子说了,以后无论胡汉,都不需要缴人头税,遇到叛乱或是边患,也不会强制要求你们打仗,想打的就帮着朝廷打一打,都不想打呢,朝廷也会派关中军出塞征战,当然,凉州也是要建军屯仓的,不过无论胡、汉,该缴纳的税赋都要缴,人头税是肯定不收的,耕作的人家呢,就按照田亩来进行缴纳,放牧的呢,就按照家里牛羊的多寡来缴,具体怎么个额度,每年都会有议会,不过,如果出了兵役的话,可以按兵役的激烈程度进行一定税赋上的减免,这个跟中原地区的屯田制是一样的,你帮着朝廷打仗,那你就不用交税,不打仗,你就多缴点税来养活这些打仗的,你们说是这个道理不?”</p>

说完,却见群雄在面面相觑了一会儿之后,还是杨秋问道:“那凉州之内,如我,或是如老窦这般佣兵数万之辈,难道天子真的愿意放任么?”</p>

“这就要说到天子的两条大政了,第一条,十一个民族是一家,从此往后,汉人要尊重羌、氐、鲜卑的风俗,习惯,严令不许有任何的欺压之事,同样的,民族同胞也要尊重汉人的法律,如有犯法,不管你是哪个部落的首领,也不管你是哪个豪族的公子,一律严惩不贷。”</p>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此举,倒是跟幽州那边几乎一毛一样,大家也都是有准备的,这种事儿靠说是没用的,关键还是要看具体执行起来能不能执行到位,现在只能当空洞的口号来听听,谁也不会真往心里去。</p>

凉州这地方的民族矛盾太深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融化这样的三尺坚冰,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且得用赤诚的胸膛好好捂个几十年才行,刘协也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几十年来捂,只能先这么着了。</p>

“至于这天子的第二条大政么……杨叔,你觉得你现在实力很雄厚么?”</p>

杨秋一愣。</p>

不是,你这是什么意思啊,我问这话的意思是天子能否允许我这样拥兵数万,占据一郡之地的豪强合法的存在而已啊,我势力当然不大了啊,我势力要是真的大还听你这小辈在此哔哔么?</p>

“我知道大家担心什么,但天子其实从来都不是咱们本身实力的强弱,实话实说,咱们凉州即使是再大的部落、豪强,与那兖州李氏相比,怕是不都远远比不上的吧?当然,他们是种地的,咱们是放羊的,实话实说,咱们凉州即便是汉族的豪强,除广阳以外也基本都胡化了,自然是无法像李氏一样,让全族都能为天子所用了。”</p>

“不过……天子欲重开丝绸之路,打算扶持十三个凉州的豪强或是部落,对整条丝绸之路贩卖许可证,专门以垄断的方式经营丝绸之路,当然,许可证很贵,税收也很高,尚书台也会对你们十三家进行统一的管理。杨叔,不知您对这丝绸之路,是否有兴趣呢?您现在还觉得您的势力够大么?”</p>

这却是纯粹的抄袭了,之所以扶持十三家,也没什么特殊的含义,纯粹是对清朝的广东十三行制度的照搬,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是十三,反正清政府是这么干的,他也就学着了。</p>

广州十三行这个制度事实上是相当之高明的,历史课本上说清朝闭关锁国夜郎自大,这话真的是挺没道理的,清朝时一直跟欧洲都是有接触的,接触的这个渠道就是广州十三行,朝廷官方规定了只有这十三家民间商行可以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工作,某种程度上这十三家商行简直成了国家的外交部。</p>

这十三商行可各个都是人精,他们一点也不愚昧,利用垄断优势联手将欧洲来的商品压价压得极低,售价卖的极高,又将本国的丝绸茶叶放肆加价,某种程度又很像是海关,实话实说他们干的挺不错的,鸦片战争的目的,就是欧洲人实在忍受不了十三行的压迫了,想要绕过十三行直接做生意,这不就是想逃税么。</p>

所以这十三行的商人那真的是干的挺不错的,也真的是富可敌国,不夸张的说他们的私人钱财比国库多,朝廷呢,也知道,反正商人么,在古代社会的地位又不高,直接就拿他们当钱包使。</p>

那哪里是十三行的钱啊,就是朝廷暂时存放在你们手上帮忙保管的么,还省下一大笔仓储支出呢。</p>

丝绸之路,不就是和中亚国家乃至于欧洲国家做生意么,那些中亚人和清朝时的欧洲人好像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无非是中亚国家更弱一点。</p>

商贸刘协是肯定要通的,然而想在汉代社会建立类似于现代海关的制度根本没可能,边境的哨卡的腐败根本无法比避免,而政府垄断搞贸易这种事古今中外都是灾难,想来想去,十三行制度真的挺不错的。</p>

贫穷的凉州一定会因为丝绸之路和十三行制度而变得富足了起来,刘协一直相信,任何的社会问题都可以通过经济发展来进行解决或掩盖。</p>

什么特么的民族矛盾问题,都是穷的,有钱了就没事儿了。</p>

况且经营丝绸之路必须要熟悉西域地区的风土人情,也确实是必须要在凉州这边有动员得起来的势力,马休问杨秋那句你以为你自己很强么?真不是瞎问的,这买卖,没点实力的话肯定是干不了的,甚至这十三行一不小心发展成东印度公司那样的庞然大物都不是不可能。</p>

当然了,刘协肯定也不会像清政府一样将对合法商人明抢滴,这不是有许可证专卖制度么,卖多少钱不还是朝廷说了算。</p>

而,丝绸之路这四个字却是一下就把凉州群雄的脖子给抓住了。</p>

天子欲重开丝绸之路?</p>

他……有这实力么?</p>

要知道东汉以来西域都护府基本就已经名存实亡了,朝廷在夷夏之防的思想指导下,以及本身确实是没有了一支足以远征西域的中央军的事实之下,对西域基本是完全放任不管的,即使是班超,事实上也没得到中央朝廷的多少支持,所谓的丰功伟绩也全都是昙花一现。</p>

说白了,实力不行,古代中国真的玩明白丝绸之路的皇帝就那么几个,一只手数得过来的,这里面绝对不包括刘秀,更别提他的那些后代子孙们了。</p>

然而大家想了想,好像……还真的有啊!</p>

当今的天子,即使还并没有一统天下,但其本身的实力,难道不比光武帝更强么?</p>

尤其是杨秋,脑海里已经浮想联翩,一想到日后有朝一日,他找到某个西域小国的国王,将刀子架在他脖子上质问:“你为什么不跟我自由贸易?”</p>

口水都流出来了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