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重要信息(2 / 2)

但是桐江市委市政府太一厢情愿了,3500万外加安置1000多名员工,这么大地“盘子”在整个松江省根本没有几家私营企业有能力接收,谁也背负不起这么沉重的包袱。后来香港和广东一家企业合资的天和制药公司对第一制药厂进行考察后,有意接手,他们看中的长白山自然地药材资源和制药厂一些熟练的制药工人,几经谈判之下才谈到了今天的这种结果,而天和制药公司正是拿准了桐江市委市政府急于甩掉包袱地死脉,咬死不松口,摆出一副强硬地姿态,想大占桐江市的便宜。而第一制药厂因为没钱过年到市委市政府门前静坐请愿,逼得项南和朱建国只好从市财政中挤出20多万元资金给每个职工了200元钱过年,总算暂时平息了这场风波,如果第一制药厂不赶快改革完,后面还会有不知道什么严重的事情会出现。

陶书记点点头说:“是的,小项,改革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我们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国有资产流失,那样我们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有些事情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欲则不达呀!”

项南说:“不过,天和制药公司说得也有一些道理,他们说第一制药厂设备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堆废铁,根本就没有用,他们接手后得重新在国外进口设备,说我方做价太高,经过核实,做价是有一些水分,但也没像天和制药公司说得那么离谱,只第一制药厂的那块土地的价格就不止一千万地,我们岂不是把药厂白送给他们一样!”

左江坐一直坐在一边听着,他越听越气愤,这会儿终于忍不住了,就插嘴说:“项叔叔,他们这也太欺负人了,坚决不能答应他们,让他们哪来滚哪去吧!”

项南也是越说越气愤,听到左江出声声援心里地气顺了一点,陶书记看了左江一眼说:“小江说得对,我们不能便宜那些黑心的奸商,但是这个问题总是要解决地,小项,不行这件事情你就先放一放,慢慢的寻找解决之道,实在不行省里通过其它渠道可以适应帮你们一下。”

项南叹了一口气说:“陶书记,看来只能先这样了!”

左江前世经历过国有企业改革的所有事情,对国有企业改革这方面的事情也算比较清楚,但也毕竟一直有铁路工作,没有参与过地方企业改革的事情,只是知道改革一个大的方向,可具体怎么操作他不清楚。国有资产大量被侵吞的事件在改革的过程比比皆是,他对此是十分的气愤。

左江看到项南放在茶几上的一沓资料问:“项叔叔,哪是第一制药厂的资料吧,我看看可以吗?”

项南说:“是的,小江你想看就看看吧。”说着将一沓资料递给了左江,反正也不是什么保密的资料,让左江看看也无妨,从立交桥的事情上项南已经看出左江不是一般的聪明,知道迂回去解决问题,说不定他看过之后给提一些建设的意见呢。

左江接过那沓资料慢慢地看了起来,桐江第一制药厂建厂于1954年,现在拥有员工1100多人,是一家老牌的国有企业,地处桐江市拱北路128号,是现在桐江市的边缘地带,厂房总占地面积35000多平方米……

看到这里左江就没有往下再看,现在的拱北路128号是桐江市的边缘地带不假,但是12年后随着桐江市城市建设的北移这里就变成了市中心,那时这里的土地的是寸土寸金,35000多平方米的地价才1000多万,每平方米的价格不到300元,把这块地买来就是什么都不做,12年后就能番几十倍的!

这对于左江来说是一条十分的重要的赚钱信息,左江现在也有能力把这块土地吃下来,左江现在需要考虑的是这么做的可行性,毕竟要买不能只买土地而是整个药厂,另外还有1100多职工的安置问题,这其中牵扯到许多方面的问题,自己总不能买来之后放在那里坐等土地升值吧,那样费用太高了,如果单纯的想赚钱,他根本不用费这么大的劲,年后把钱投到美国股市里就行了,因为美国的经济大萧条一过就是连续三年的牛市,三年中左江把自己的资产番上百倍都不是问题。

但是总不能看着国有资产就这样流失吧,既然自己重生了就要为此做什么,可是制药这个行业左江根本就什么也不懂,吃下来也做不了,投资的风险太大!但转念一想,陶书记已经让项南先把这事放一放了,暂时还不会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局面,自己还有时间,可以询问一下专业的人员,再慢慢想出一个解决的方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