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八:诛白虎王朗献会稽(1 / 2)

 <b></b></p>

感谢“噬尐澈”兄台投出的评价票,以及慷慨解囊</p>

同时特地感谢“煎饼卷咸菜”兄台,一直以来,不弃不离,坚持发表评论,给我指正错误,给我灵感,实在是难得的良师益友也希望大家看到错误后,能够及时说出来(哪怕是语言风格,以及语法上的瑕疵),以让我们共同进步鞠躬</p>

——</p>

刘备第二次来见陆逊来了。</p>

第一次陆逊躲着不见,第二次如果还不见……</p>

应该不会。</p>

刘备十分自信,因为他这次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不像昨天那么鲁鲁莽莽就来了。为了表示对这位小朋友的尊重,临行前不但特地将全身沐浴了一番,把博大的官服换成了宽松的便装,并携了厚重的礼金。他带同许褚和五六名随从,再次登门来见。</p>

眼见到了陆府,刘备很有礼貌的控马慢行。</p>

陆府门外没有昨天的门吏,却站着一个少年。只见那少年姿貌甚都,体格健朗,而且个头也不矮。虽然脸上未脱稚嫩,但整个人却是十分的让人看着舒服。或者有一种早熟的感觉。</p>

刘备随便打量了他一眼,神经立即被牵动。他知道,眼前必是陆逊了。</p>

出于礼貌,刘备赶紧下了马,并向前连走两步。</p>

“请问你就是刘玄德刘大人吗?”。</p>

少年一直站在门边,这时也是上前两步,却将刘备的路拦住了,并且很快抢在刘备开口前,问了这句话。</p>

刘备很是客气的拱手回道:“鄙人正是刘备。”听他的声音倒是稚嫩尖锐,恍然自己是跟一个小孩在说话。</p>

少年哦的一声,说道:“那就好”</p>

刘备一愣,眼前明明是个小孩,可他说话的口气却是十足的老气横秋,有点大人的味道。</p>

“我听说,孝道很重要,是吗?”。</p>

少年开口就向刘备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p>

这是怎么问的?刘备自然点头:“当然孝敬父母,亲近兄弟,这都是为人的根本。更何况,朝廷一向以孝治国。别的不说,就是在选择和任用官吏上面,其中就有察、举孝廉一项。”</p>

“我听说,读书很重要,是吗?”。</p>

少年再接再厉,继续抛出第二个问题。</p>

刘备虽然觉得这些问题问得十分不厌其烦,但还是回答了:“呵呵,当然啦读书不但增长见识,修为自身,同时也能为国家效力。等到国家需要用人之时,则可以身报效,也不枉虚度此生”</p>

“那么,刘大人觉得,要是一个人因为做了一件很小,但别人看起来了不得的事,因此得到了别人的赏识,他就可以立刻离开自己的家,不再维护门户纲纪,而抛开他的亲人、兄弟,从此书也不念了,一心跟着这人鞍前马后,为国家效劳。刘大人,你说这样好吗?”。</p>

少年抛出第三问。</p>

刘备无语了,讶异的看着眼前少年。他这时才发现,这个陆逊实在不简单,他问了这些,无非就是说明一个问题。他不想因为得到了我的赏识而离开了家离开了亲人,从此丢弃书卷,不再读书,他希望,我不要再来打搅他。他的意思,他的立场再明白没有了。</p>

刘备知趣的笑了笑,朗声说道:“伯言说得都很好人不可无亲,书不可不读。伯言是该先把书读好,把孝道尽足了,这样,长大以后才能真正做到一个能为国家,能为百姓有用的人呵呵,是我刘备鲁莽了,我刘备这就告辞若干年后,等天下太平了,我当再来求见伯言。希望那时伯言能把学到的东西不吝拿出来,好好报效国家,为百姓谋福才是。”…,</p>

<b></b></p>

刘备说完,再次拜了拜,叫了许褚,就要转身回去。</p>

“慢”</p>

刘备这时被少年叫住,少年也似是被刘备的一席话给荡起千尺浪,胸膛气血翻滚。他这时对刘备说:“刘大人不要误会,我并非伯言。”顿了顿,“其实,我是伯言的小叔父陆绩。”</p>

了解了解。刘备自然知道他们的这层关系。陆逊时年十二,而陆绩要比陆逊小四岁。也就说,陆绩此时的年纪是八岁。十二岁的叫八岁叔父,自然因为陆逊的辈分关系。前面说过,陆康是陆逊的从祖父,却是陆绩的老子,所以,陆绩年纪虽小,但比陆逊大了一轮,是跟他爸同辈的。结论,陆绩是陆逊的叔父完全成立。</p>

因为了解,所以不惶惑。</p>

不过说了半天,才知道此人并不是陆逊,不免让刘备有点被耍的感觉。但刘备也知道,陆逊是好汉,陆绩也不是孬种。这个八岁的小孩,在前两年,也就是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做了一件不简单的事。</p>

事情是这样的,绩六岁那年去九江见袁术。术让人捧出橘子招待,绩却偷偷放三枚在怀里。走的时候,要拜辞袁术。不想这一拜,橘子堕地,尴尬一幕出现了。术当时就问:“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这样跪着回答袁术:“欲归遗母。”术于是,大奇之。</p>

这件事不但轰动当时,也震烁后代,被编进二十四孝里面。</p>

孔融有让梨的故事,陆绩有怀橘遗母的故事。这个乱世,也很精彩。</p>

一个首孝悌,一个孝于亲。</p>

两个大孝之人,的确不简单。孔融让梨后,有了大儒的光环,也有了坐地吹牛的资本。陆绩则更牛,不但在长大后担任了地方太守,治理军事,而且在空闲的时候写写文章,赚赚稿费,搞搞外快。书曰:作浑天图,注易(经)释玄(太玄经)。实在是个大才子。</p>

陆绩把自己的身份亮出来了,当然,为了不至于让刘备尴尬,接着解释:“刘大人千万不要误会,我并非要故意欺骗大人。我出来阻拦大人进去,伯言他并不知晓,所以请刘大人今后不要找他麻烦。我知道,昨天刘大人你特意来过这里,想要见伯言。我也早听说了刘大人你的爱贤之名,所以我才害怕刘大人去见伯言。刘大人,并非我不通理,只是我陆家还需要伯言来鼎立门户,伯言他自己也需要锻炼,所以我不希望伯言这么早就涉足乱世,还请大人原谅”</p>

陆绩这话说得圆滑漂亮,完全不像是一个八岁小孩能说得出的。但,确定是他说的。</p>

刘备不得不感叹,人跟人还真是有差距的,而且不是那么一点点。后天的努力,要想成功,有时也是要看造化的。坚持,再坚持,才是看到曙光的时候。相信那一天终会来的</p>

刘备听了他这句话,并没责备的意思,赶紧再次表示自己的鲁莽,并马上告辞去了。</p>

</p>

理解万岁</p>

考虑到马拉松式的成长模式,如果要等到陆逊长大,估计这本书是等不了了。为了有个善始善终,这里,只得把陆逊、陆绩提前长得。长得后的这两位仁兄,都得到了刘备的重用。至于做官做到什么程度,陆绩的文章写了多少,那只能凭借诸位的充分想象了,我也就不凑热闹了。</p>

刘备在吴郡整备了一天,安抚了许贡,让他继续做他的吴郡郡守,又接着往南发兵。…,</p>

<b></b></p>

他这次,兵分三路,分别进攻乌程、由拳、海盐</p>

左路,太史慈,领了五千人马,进攻乌程。</p>

中路,于禁,领了五千人马,进攻由拳。</p>

右路,陈到,同样领了五千人马,进攻海盐。</p>

三路攻下后,最终,在余杭会师</p>

刘备率领剩余的万余人马,稳抓稳打,作为三路的策应。</p>

五六天后,首先,于禁中路攻下由拳,歼敌三百。接着,右路陈到攻下海盐,歼敌一百六十。第七天,太史慈也攻下乌程,歼敌一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