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准备好了(2 / 2)

目前自己正盘算着等年底中星国际旗下企业的股票限售期一到,就和中星国际争夺它们的控股权,让这位大陆来的小家伙知道什么叫姜是老的辣。实在没必要把资金摊薄放到外汇上去,而最好祈祷让这个运气好的让人嫉妒的家伙,把手里巨额的资金浪费在外汇市场的无底洞里,到时争起控股权也容易些。他问道:“杨先生打算拿多少玩玩?”杨星吹着海风满怀雄心壮志道:“我这个人不玩则以,玩就玩大的,20亿!”</p>

两个人实际各怀鬼胎,邓威廉想算计杨星,杨星还不是想在他面前演一出欲盖弥彰。他心知肚明这八家公司上市,表面上看他很风光,但私底下,是以他放弃了许多利益为代价才做到的。别的不说,这八家公司中,中星国际能完全控股的只有星威资源一家,其他几家为了赶时间上市,引进了百富勤介绍的很多机构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基金,中星国际在里面的股权并不占绝对多数。</p>

此时因为公司初创,大家还能同舟共济,也没什么人对公司的经营策略指手画脚,但时间一久,难保不是定时炸弹。没人愿意让自己辛辛苦苦努力的成果最后却落入他人之手,庆奇、方凯、蒋道方等都提醒过他,但杨星出于不能宣诸于口的原因,只是靠他的威望压制了反对声。</p>

这次他主动对邓威廉提出自己想转移投资方向,就是想让这个老狐狸对自己抽调大笔资金的动作不产生怀疑。他在金融界耳目众多,自己正接触境外的对冲基金的事瞒不过他,还不如大方一点主动邀请他。他如果对中星国际贼心不死,是不会轻易抽调资金跟自己干的,以免分薄他的力量。杨星叫出20亿就是一要吓退他二要迷惑他以掩盖自己真实的投资。邓威廉果然笑了笑摇头拒绝,杨星心底也是暗笑,自己可没说假话,20亿元投资不假,不过不是港币是美元!</p>

从去年下半年起,杨星已经秘密让庆奇和方凯接触几家外国的对冲基金。对冲基起源于50年代的美国,本意是通过对冲、换位、套头、套期等金融业务操作来减低投资中的金融风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早已偏离了最初的宗旨,变成了基于各种让人看不明白的投资理论,使用眼花缭乱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p>

华尔街的“精英们”利用一大堆全世界可能都没多少人知道的公式,让美国经济从实业制造迅速的转向了金融服务行业,继而把这套理论推行到了全世界,对冲基金就是它推行这套金融富国理念的急先锋。特别是1992年,索罗斯的量子基金阻击英镑成功,让“一人降一国”成为现实,更是让这些基金成为了“贪婪、狡猾、成功”的代名词。其中专门投资问题国家和行业,充满掠夺性和侵略性的对冲基金更是被国际金融界形象称之为“秃鹰基金”。</p>

杨星要找的就是这些没有荣辱感,只有利益最大化的家伙,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对亚洲那些“小虎、小龙”们凶狠咬下去。这一次他从股市上圈来的资金,刨去归还投资者和企业发展必须的流动资金外,大概有12亿美元左右。他说服汪云起、郑云龙等私人投资者投进来的资金有3亿美元,加上这次北京之行总参、国安、国投、外汇管理局等“有关部门”的投资,正好20亿美元。</p>

那11亿美元的北京方面投资中,大部分今明两年就要还清,还都有高额的回报要求。杨星正是有这种破釜沉舟的精神,“有关方面”才会对他这么大力支持。一旦他失败,真是不堪设想。这次派来协助他的沈长征,除了保护他的安全外,未尝没有监视他的意思。杨星也知道,不过两年多商海的打拼让他信心十足。</p>

1月11日,杨星在香港秘密会见了来自华尔街前美洲豹基金的副总裁,美籍华人钱一鸣。作为能在华尔街爬上这个位置最高层的华人,钱一鸣除了长了一副华人的外表外,骨子里完全有一个华尔街人标准冷酷无情的灵魂。如果不是他基于他华人的身份,碰上了美国企业中的“玻璃天花板”,作为当时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会主席的朱利安?罗伯逊助手之一,他也不会跑出来单干。</p>

他对自己基金刚开张就碰上杨星这笔大业务也兴奋不已,朱利安?罗伯逊管理的老虎基金号称美国最大对冲基金金,最盛时管理资金高达230亿美元,但在96年规模也不过70亿美元左右。杨星这次一下就拿出20亿美元,绝对是笔大投资了。为此他专门聘请了华尔街40多名精英人物,组成三个小组,按纽约、香港、伦敦三座城市的交易时序不同,24小时接力在外汇市场中不停买卖,要把交易利润最大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