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尘埃落定(2 / 2)

韩国人脾气暴躁,又不喜欢妥协,所以工会和资方的谈判往往导致暴力冲突,而且韩国国内排外思想浓厚,街上随处可见“身土不二“的标语,意思是韩国人只有用韩国的产品才是爱国,韩国人心胸狭隘和保守外可见一斑。韩国工人的桀骜不驯对韩国外资企业来说非常头痛,在韩设厂的外企企业没少领教韩国工会组织的罢工和对抗的威胁。</p>

杨星自认他的制造业根基在国内,现在国内劳动力富余,只要有钱还怕请不到听话肯干的中国员工?没理由跑到韩国去请一帮不听话的韩国工人来给自己找不痛快吧。所以杨星把大宇的人才和技术资料一扫而光,至于工厂和工会都留给美国佬去处理好了。</p>

随着喧嚣一时的大宇破产案彻底降下帷幕,最大得益者中星国际下属的“十方俱灭”公司也立即高速运转起来,按照之前定下的计划,作为韩国万能公司代表的大宇集团有不少业务和“十方俱灭”重合,他们都忙着从这次收购中分得自己最需要的一块蛋糕。</p>

至此杨星那一连串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眼花缭乱的动作才告一段落,再次让中星国际的员工们对杨星这位大老板佩服的五体投地,现在回头他们才发现,杨星当时那个荒谬的收购富士银行建议其实大有深意,随着事态的发展,大宇不但成功落入中星之手,就连当初收购富士银行的建议也似乎不是没有可能,而这一切都是杨星创造的奇迹。</p>

所以当杨星在韩国签署完收购大宇的协议后,直飞回足足一年多都未踏足的发家之地九都时,九都方面举办的欢迎宴会上,不少当地官员都对他谀词如潮,吹嘘说中星国际如果能再接再厉把***富士银行买下,中星集团就能一步迈入世界企业前十强。对此杨星坚决予以了否认,还专门详细解释了富士银行的历史以及和它背后芙蓉财团的关系,指出***财团实力雄厚,根本不是现阶段的中星国际能够染指的,之前大家听到的传闻只不过是谣传罢了。</p>

这番话是杨星故意通过这个场合透露出去的,毕竟当时为了打乱***人的阵脚,杨星当时可是连沈长征都用上,中央配合发出的四部委联合文件的时机和工商、中国银行的合作都给了***人一个强烈的暗示,表示中星国际收购富士银行不是空穴来风。***商人很精明,和国内打交道时对于中央的红头文件也非常重视,果然这一手收到奇效。但是这份文件的主旨虽然没问题,但现实情况是国有各大银行坏账成堆,正在筹组专门的资产公司予以处理坏账,想考虑出国收购外资银行还早得很。现在大宇收购案尘埃落定,杨星当然要通过正式场合主动澄清此事。</p>

不过即使杨星这样说,大部分官员还是不以为然,毕竟他这一阶段做得大事太多,光香港电讯和大宇集团的收购案都是百亿美元规模的特大国际收购了,九都官员都是羡慕得紧,现在杨星这位大财主亲临九都,他们都了解杨星如何在此发家的,想来只要杨星手指缝里漏一点,就够九都市大吃一顿了。</p>

杨星对此也不避讳,他这次直接到九都,除了视察自己旗下产业基地建设外,就是为了和九都方面谈判引进大宇的技术和人才。大宇集团在重型工程机械、柴油发动机、汽车等领域均有建树,而九都作为老牌重工城市在这方面也有相当优势。现在中星国际对国内五大产业园的定位中,山城和九都的产业园都被划为大型机械设备制造基地,九都这边生产的工程机械和数控机床已经在国际市场小有名气,并准备今年上马年产汽车生产线,大宇这方面的技术和人员无疑是一场及时雨。</p>

宴会上九都方面暂时由新市长马亿郡主持,杨星的老友阚东田进了中原省常委,并被内定为下任主管经济的副省长人选,事务繁忙,除了九都市的公务外还经常巡视省里别的地方,所以今天没赶回来。</p>

这几年由于杨星的原因下九都市经济发展可以说一日千里,不但级别升为享受副省级待遇的“较大的市”,市里组建的“四大天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也在国企大规模改制中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创下了国企成功转型而未引起社会动荡的榜样。现在九都市gdp已占了全原省产值五分之一,超过了省会商城,马亿郡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他看杨星当然格外亲切。</p>

杨星和马亿郡打过一次交道,当初这位新市长一上任就想让杨星帮着出钱建设九都的城市轨道交通,杨星只好捐献了一批电动公交车才给搪塞过去。现在角色倒转,杨星已经不是那个才出校门的大学生总裁,政治和经济影响力都在马市长之上。两人的身份相对平等,也就能畅所欲言,看在外人眼里两人俨然是多年之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