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精锐丧失】(2 / 2)

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隋唐宋元以来的最低点!

整个明末时期始终都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天灾,此后中原气候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四起。

而陕西承宣布政使司长期以来是全国社会矛盾的焦点,不仅大明藩王对百姓横征暴敛,就连官员乡绅们也是如此!

让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的百姓生活比其地区更为困苦,阶级矛盾尖锐,这一地区恰巧又是蒙、汉、回民杂居之地是激烈的争端所,北方与大明统治者矛盾很深。

因此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成为了,最早酝酿和爆发农民战争的地区。

话说在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和汉中府北部就时常发生灾荒!

天气久旱不下雨,草木枯焦赤地千里,使得百姓们颗粒无收饥民外逃,饿殍遍野饥民迫急,人人迁怒欲反官豪以求生路。

到了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7月10日,饥荒更加严重,又遇上了疫病(鼠疫)流行,让百姓们死毙愈多,几乎让人无粮食可吃,只能吃草木以及幼子来充饥!百姓们瘦的只剩下皮包骨,生活更是苦不堪言纷纷求死还痛快些。

但尽管如此坐镇此处的明南直隶都察院御史大夫兼陕西巡抚:乔应甲,见状不但不减免租赋赈济灾民,反而还增派朝廷所谓的〈新饷〉〈均输〉等赋役,严令官吏督责索要(实际上是战事需要!)。

因此才导致了百姓不得不造反的事件,首先由西安府同州白水县居民:王二,聚众召集百姓造反,攻破西安府华州蒲城县管辖下的孝童乡,和韩城县的芝川乡。

8月11日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在明奉圣夫人:客氏、明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等人的陪同下来到西苑太液池游船戏耍。

在太液池桥北浅水处登船设宴饮酒,又与明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明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以及两名亲信明司设监左少监:李永贞,与明御马监太监:涂文辅,一起乘船前去深水处戏玩小舟风景优美。

待船只行驶到深处时,明熹宗一时兴起穿上了蓝色的(曳撒服)来到船头准备吟诗一首。

却不料突然间刮来一阵狂风,直接吹动了船只,使得船头站立不稳的明熹宗不小心跌入水中,差点被淹死!

好在及时被南北镇抚司锦衣卫队救起。

但经过这次惊吓之后,却落下了病根,加之多方医治无效,使得身体每况愈下!

之后明太子太保兼兵部尚书:霍维华,进献了一种仙药?名曰「灵露饮」宣称服后能立竿见影健康长寿?

这样明熹宗听后很是高兴,决定试着饮用一颗下喉发现果然清甜可口,便打算日日服用。

可在饮用几个月后,竟得了臌胀病!浑身逐渐水肿让他卧病在床动弹不得。

自知时日不多了,所以明熹宗急忙宣诏内阁大臣们来乾清宫,下旨让他们辅佐皇五弟明信亲王:朱由检,登基继承大统匡复社稷。

就这样17岁的信亲王殿下登基为帝,是为〈明毅宗〉。

在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因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发生了严重的干旱以及蝗虫的灾荒,让百姓们颗粒无收饿死居民无数!

使得延安府葭州府谷县居民:王嘉胤、宜川县居民:王佐,这两人也相继扯旗造反,而延安府安塞县居民:高迎祥、与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汉阳府居民:王大梁,则联合响应一同反明!

其中高迎祥自称(闯王)、王大梁自称(大梁王)由此揭开明末农民大造反的开头。

恰巧当时陕西承宣布政使司重镇固原卫,因边军缺饷欠缺不发,在加上有农民造反,而明军非但不去镇压,还反而参与着一起去抢夺固原卫库房钱财粮食!

几乎天天都有大量的饥民抢掠事件,有的甚至公然抢劫官府的粮仓,基层官吏们来到西安府向明陕西巡抚:胡廷宴,汇报灾民的情况。

起初明陕西巡抚还询问两句,做些指示安抚灾民,并对其抢掠官府的凶悍之徒严惩不贷,可后来报告之事越来越多,天天都有官吏挤满大堂,搅得明陕西巡抚不得休息!

让他很是生气直接就将汇报之人施以乱棍,还斥责道“天旱无雨,饥民无食起而闹事,偶有抢掠,本是历朝历代皆有之常事,何来大盗剧贼?本抚岂不知晓,尔等何须扩大其事?待得明年春雨一落五谷丰登,饥民各安其业,到时贼患自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