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硝云弹雨】(2 / 2)

卯时四刻,倭军开始攻城,由于只有一面可以入城,因此倭军大部队无法展开,只能分成十余队轮流攻击。

这下正中了李氏朝鲜全罗左右道巡察使的分兵之计,李氏朝鲜军队将一切能找得到的火力聚集到倭军攻击的方向,弓弩火矢、火箭车、投石车、地字号炮,等等一齐上阵,居高临下,准备给予倭军迎头痛击。

先后打退了倭军九次进攻,几路倭军兵团上阵都吃了大亏,让幕府左近卫权中将感到不可思议!但也让李氏朝鲜守军们收到重创,在激战一下午之后李氏朝鲜兵马佥节制使赶到得到增援。

也迫使了幕府不得不暂退一时,战后由于兵力不足难以坚持,便决定不让倭军再次前来占领这个据点,下令摧毁掉城堡撤兵。

2月14日,跟随入李氏朝鲜王国作战的明南镇抚司锦衣卫指挥使:史世用,派出的南镇抚司锦衣卫队侦查,得到情报称;李氏朝鲜京畿右道汉城府王京内,有倭军二十万人,且声言幕府关白:丰臣秀吉,欲要亲自出征李氏朝鲜王国?

为此明东征提督当即下令诸将们,分布在各处要害之地,扼守大同江等处,又得知幕府兵库小允:平秀嘉,占据了京畿右道竹山都护府龙山县,囤积仓米数十万石,而龙山大仓本为李氏朝鲜王国的大仓,里面囤积了李氏朝鲜王国数十年的粮食。

在京畿右道汉城府被倭军占领后,龙山大仓就成为了汉城府倭军的军粮库,后来倭军运来的粮食都存放于此地。

明东征提督得到了这一情报后,即刻密令明辽东总镇右副总兵:查大受,明御倭副总兵:李如梅,率领敢死队7百名勇士,深夜奇袭龙山大仓。

十三座大仓,数十万石粮食,一夜之间尽被焚烧得干干净净,军粮一失让李氏朝鲜王国半岛的倭军们全线进入被动状态,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倭军不得已,于4月18日彻底搜刮不到粮食之后,商议决定撤离京畿右道汉城府王京,退守尚庆左道庆州府釜山浦地区。

在侵朝倭军退出王京之后,明东征提督就遣将分扼要害,以明东宁卫右参将:李宁、明辽东总镇左副总兵:祖承训,据守在京畿右道开府城,明东征左副总兵:杨元,据守在平安西道平壤府,明东征右副总兵:李如柏,据守在咸镜北道宝山县、明辽东总镇右副总兵:查大受,据守在黄海左道临津江一带,明四川副总兵:刘綎,据守在尚庆左道庆州府釜山浦海口,李氏朝鲜王国战局至此略定。

不过明东征提督却临时做出一个决定?

那就是宣布停止进攻,全军往北撤回京畿右道开城府,此消息让李氏朝鲜各官员和将领们都大为失望,李氏朝鲜兵马佥节制使跪地苦劝,怎奈明东征提督却大怒,一脚将他踢翻在地。

之后在明东征提督到了开城府时,又传来了幕府第二军右副将:加藤清正,欲偷袭平安西道平壤府的消息?

虽然此消息是谣传,目前幕府第二军右副将此时已经放弃了咸镜南北道,正在赶往京畿右道汉城府王京的路上,哪里有功夫偷袭平壤府啊?

明东征提督则是担心失去了根本之地,便留下明海宁卫游击将军:王必迪,驻守开城府,自己打算亲率大军返回平壤府,待到来年开春时再进军。

这一下李氏朝鲜群臣们可就是真的急了。

李氏朝鲜领议政:柳成龙,苦苦哀求并跪下来说道“朝鲜语:先王坟墓,都在王京,京畿以南遗民日望王师,吾军将士力弱,正欲倚仗天军,然突然撤退,岂不是前功尽弃?”

其中李氏朝鲜左议政:尹斗寿,则是跟在明东征提督身前身后,拉扯袖子流泪苦劝,以致有〈泣阁老〉之称。

但明东征提督依旧一概没有理会,还是全军拔营开赴平壤府,让李氏朝鲜军民们失望之余,更有人作诗暗讽明军怯敌,写道“朝鲜语:一自碧蹄衄,壮志乃暗消。还将羁縻计,徒使奴势骄。汉家十万师,不如说舌饶。回首望神都,杀气干云霄。”

虽然站在李氏朝鲜人的立场,当然希望大明天军能够一鼓作气光复王京,把幕府倭军全部赶到海上去,但是明东征提督不肯进军,也有说不出的苦衷啊!

其一;是兵力不足,大明入李氏朝鲜的大军一共才四万多,而倭军仅仅在王京附近就集结了五万人马,在加上沿海的守军一共有十几万,以倭军的作战能力,没有数倍于倭军的兵力,是根本无法取得战场优势的。

其二;是军粮不足,由于此时的战线已经从平壤府拉到了开城府,粮草筹集和运输的负担一下子加重,而开城府的粮草又是从忠清左右道和全罗左右道的水路运来,随到随尽。

自碧蹄馆战后,明东征提督也意识到了战争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并多次对负责筹粮的李氏朝鲜官员大发雷霆,欲加以军法,然而李氏朝鲜官员却也只能跪在帐下,流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