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借兵东虏】(2 / 2)

一听到对方说的是大明江淮官话,传令兵才放松心情喝了一口茶压压惊,慢慢说道“哦,我是奉三位总兵大人之令前去沈阳中卫向摄政王传达旨意的。”

这话一眼就被满清汉人大学士看穿并且识破了!他抬头笑笑道“难道大明帝国还不知道大清帝国已经把辽东都司的沈阳中卫改为帝都盛京城了吗?”

明军传令兵却反驳道“东虏国虽然改了地名,但这是我们大明的卫,所以我等依旧习惯自称为沈阳中卫,对了聊了这么久还不知你是东虏国的何人?”

还是笑了笑道的满清汉人大学士继续说道“什么东虏国!老夫乃是大清先帝赐封的正五品汉人大学士:洪承畴,你有什么事大可以向我汇报,我还可以放你回去。”

得知他是背叛大明帝国的汉奸洪承畴?传令兵顿时忍不住吐了一口唾沫在地上,骂道“呸,大明皇帝陛下有何事对不起你的,你居然要投降东虏当蛮夷?”

惭愧的满清汉人大学士低下头久久不敢答话!身边的随从则补话道“当年松锦会战,哦不你们大明叫松广会战,之时大清先帝皇太极虽然偷袭了我军囤积在笔架山的粮草,导致八镇总兵无粮溃败!但是我主可是与祖总兵一起坚守广宁中屯卫七日的,期间大明朝廷可曾派遣过一兵一卒前来救援?根本没有!最后城破为了不让军民受苦,才无奈投降东虏的。”

说完之后传令兵有些懂了!但他还是不太情愿的告诉他吴家三兄弟要向东虏国借兵之事?

满清汉人大学士一听说这事,立马感觉时机终于要来了?他高兴的请传令兵下去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并让营帐外面的满清汉军镶黄旗士兵去向满清皇父摄政王通报消息。

在了解到情况之后精明能干的满清皇父摄政王就觉得这封信有诈?实际上就是一个巨大的圈套?为何这么说呢?因为一旦按照信中约定进军的话那么他们就要承担好远途行军的粮食,其次就是入关之后正式与大顺正规军交战,这是满清八旗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接触,让满清皇父摄政王不敢轻易答应,只得询问身边的洪大学士情况。

深知流寇势力的他介绍道“启禀皇父摄政王殿下,老臣曾与中原内地流寇交战过,他们基本上就是属于混日子的兵种,战时凝聚在一起共同打击敌人,一旦兵败他们就会迅速溃败,并且是一溃千里毫无组织可言!正常情况下只要有大规模骑兵的话,是可以明确的对他们展开追杀攻势的。”

得到分析之后满清皇父摄政王有了一些把握,可是另外一个问题又来了?虽说是借兵但是吴家三兄弟似乎并不是怎么信任自己?否则也不可能让他们绕道漠南蒙古喀喇沁部南下了!

这明显就是对自己不信任,而且万一要是一个圈套呢?那么后果就是自己的军队进入内地之后会遭到关宁铁骑、地方顺军、明军等双重夹击,风险特别大非常不划算。

要是真正有意借兵的话大可以让出山海卫入关灭流寇,但是估计他们不肯,毕竟东虏是蛮夷,而吴家三兄弟依旧是以大明臣子自居,所以这条也不成立!

最终分析来分析去满清皇父摄政王就想出了一条妙计?他看出明宁远卫总兵的如意算盘,于是他决定将计就计同意出兵,但不是而是要求吴家三兄弟其中的二弟明宁远卫总兵:吴三桂,先接受大清皇父摄政王殿下赐封的封号这样才同意出兵。

也就是说大清帝国现在已经不把明宁远卫总兵当作对等的合作伙伴了,而是要他接受收编作为大清的奴才!因为吴家三兄弟中就属明宁远卫总兵手下的关宁铁骑最厉害,也是大清重点拉拢的对象,至于广宁前屯卫与广宁中前备御千户所的士兵,论战斗力的话是远远比不上关宁铁骑与宁远卫明军的。

所以满清皇父摄政王鉴于大明帝国的剧变,再加上满清汉人大学士的劝进让他看到问鼎中原的时机来了,他已经不在满足吴家三兄弟的借兵要求,什么答应打败流寇后就给他部分金银财物和部分土地,这对于他来说还远远不够!

他现在想要的山海卫内的北直隶紫禁城以及整个中原地区,实现像金国那样追逐南宋的霸主国家,毕竟从东虏起兵以来都是一直不被大明帝国承认是独立国家的,所以现在他们终于有机会证明大清是独立的强大帝国了。

但是眼下单凭满清正白、正黄两旗以及漠南蒙古喀喇沁两旗军队、李氏朝鲜两道军队是完全不够南下进攻的,毕竟以往是攻城抢劫占几座城池,而这次是问鼎中原打下的土地都是需要士兵去守的,并且攻城也是需要军队和后援的。

所以综合考虑之后满清皇父摄政王决定写信回去帝都盛京,让满清孝庄皇太后在发四旗军队,并让士兵传旨漠南蒙古各部让他们发兵配合作战一起南下攻城掠地。

其次就是最重要的一点该当如何回复吴家三兄弟呢?关于这点满清汉人大学士提出道“老臣认为当以宁远卫总兵率兵出城在广宁中后备御千户所与我军先锋部队汇合,这样一来可以防止明军与顺军有诈?二来他们离开了山海卫之后,到时候我军突破山海卫将更加容易?皇父摄政王殿下您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