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莫名其妙的胜利(2 / 2)

李过倒还好,他身上插了十几支箭,但是大部分都被盔甲和棉衬挡住了,真正入肉见血的不多,而且伤口都不深。李友左臂挨了一棒,尺骨骨折。刘芳亮被人从山坡上砸下去了,浑身的软组织挫伤,左踝脱臼,别的倒没什么大碍。其他将领伤得有重有轻,老管队们都活着,但管队和小管队死伤了很多,紫金龙孙德才也战死了。

艾万年突围时,谷可成并不知道官军要撤退,虽然之前军议上的安排是官军若要突围就让开道路放他们走,但前提是埋伏的部队并没有出动。现在李文江、田见秀、袁宗第三队人马都在山下,焉知曹文诏那个火箭信号的意思不是让艾万年和刘成功下山去夹击他们?所以谷可成选择了继续战斗,不放艾万年下山。

在艾刘两部的夹击之下,谷队终于抵挡不住,谷可成负伤之后,孙德才继续指挥,率部奋力向官军反击,艾部以火铳攒射,打死了孙德才,这才突围下山。

很快,李自成就停止了追击,官军的断后部队作战颇为顽强,再硬打下去没什么好处。他只是派出侦骑远远跟着,看看官军要去哪里。

闯军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赢”了,感觉赢得十分窝囊。官军走得急,来不及夺回尸首。最终统计的结果是杀死官军达七百余人,又抓了二百七八十名俘虏。而闯军和二队则有约两千人战死,如果不是在最后官军撤退的阶段闯军的追击扩大了战果,这个伤亡比例还要更悬殊。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原因有二。第一是普通农民就算训练了几个月,和这些半生为兵的人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闯军的伙食配给,能保障生存乃至正常体力劳动,但不足以恢复他们被饥饿严重摧残的身体。身体素质的差距在肉搏战中是非常致命的。

第二则是物资的差距,闯军在绥德找到的铠甲大多质量不佳,白杆兵装备的也是适应山地作战的轻型护甲。而曹兵中的精锐有一些穿着重铠,普通士兵的披甲率和护甲质量虽然和明朝的鼎盛时期相比差了很多,却也要高于闯军。

当然,就算穿成刀枪不入的铁罐头,也不会在战场上真的所向无敌,但是在冷兵器肉搏中,护甲好的一方更占优势是毫无疑问的。在今天的战斗中,有很多闯军士兵臂力不足,也没有合适的武器,面对穿着铁甲的官兵,只能靠人多一拥而上把敌人按倒在地,再攻击防御薄弱的面部、关节和铠甲缝隙。穿着盔甲的人很可能被一群业余选手群殴半天仅受轻伤,而不穿盔甲的人可能挨上一刀就失去战斗力了。

但是也有一个可喜或者说可悲的现象,从官军尸体来看,就算是曹文诏部队里的战兵,也有不少人穿着质量不怎么样的铠甲,有优质铠甲的人比例很小。有的甚至只穿着一件铁片拼成的背心,上面锈迹斑斑。在实战中,用厚背大砍刀重击就能击破这种简陋的护甲。

要知道,曹镇已是现在明军中粮饷最优先供给的部队之一,闯军过去交手过的王承恩、张应昌的部队在物资上都没有他们这样的水平,据王瑾说,祖大寿部的装备也就是和曹文诏半斤八两。王瑾当时是个精锐老兵,还做过什长,也只不过有一件二手的旧布面甲。连他们都是这个样子,又怎么指望普通的明军去保家卫国?闯营士兵们有很多过去在三边、宣大的明军服役,那里的明军除了少数受重点照顾的精锐之外,大部分也是和叫花子一样。

如果闯营连曹文诏都能打败,那么他们也不必再怕任何人了,漫山遍野响起了闯军的欢呼声。不管怎么说,他们活下来了,曹文诏逃走了。就算是有亲戚朋友阵亡的人,也都为生存和胜利而喜悦。可李自成、王瑾、赵胜等首脑依然郁闷,眼看着必输的战局,我们怎么他妈就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