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御书房里起纷争(2 / 2)

宋世流芳 彼岸三生 0 字 2021-09-15

所谓皇命大如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倘若叶宇是在此之前,早与金国的公主有了私情,那么对于叶宇而言将是致命的打击。

因为叶宇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除了原有的远见卓识与功绩之外,其实最重要的根源是在于当年宋金对决时的光辉一现。

当年危难之中力挽狂澜,又在比试的立意上面,对金国是毫不退让半分,这是当今士子们追崇叶宇的主要原因。

自古爱国情操最浓郁也最迂腐的人群,不是底层只求温饱的农、工、商,也不是居于庙堂之高的群臣,而是这些处于中间环节的文人士子。

可以说他们无病呻吟,也可以说他们目光短浅,更可以说他们自不量力空谈阔论,但不能可否的是,他们这才是集聚爱国情操的源泉。

所以,无数爱国诗篇,大多都是从这群人中产生……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将民族的仇怨看很深,将汉人与蛮夷的种族看得很重,这是文人之间的一种操守,也是中华文化魅力的一种品格!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以后无华夏,这句话其实最早源于朝鲜与日本,其实如今看来并非什么文化与疆域的缺失,而是一种精神传承的断绝。

宋朝之后的文人,操守已经渐渐的趋于淡化,也已经学会了什么是逆来顺受!

曾不闻,满清入关多数文人委曲求全,摒弃文人操守而去歌功颂德。纵使反清势力暗流躁动,最后还是学会了慢慢接受。

而崇祯皇帝死于煤山,最后以操守赴死的不过是个宦官,这与南宋崖山赴死的文臣武将而言,岂能不让汉人扼腕叹息蒙羞于九泉之下?

如今叶宇在这件事情上若是不能处理妥当,这势必会成为叶宇的一大污点。

这对于一个臣子而言,其实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当年汉朝的萧何就是因为名声太高,为了不让汉高祖刘邦嫉妒,故此设计自己贪污的污点来保全自身。

但这在虞允文与蒋芾的眼里,却不能让叶宇有这个污点。

因为他们有着将叶宇推上皇位的计划,如今正在筹划好的机会让叶宇名正言顺,所以在这个关键时刻,是不能出现任何的反面影响。

御书房里吵吵嚷嚷没有一刻的消停,要说这御书房里最为冷静的三个人,那应该只有福王赵琢、庆王赵恺以及受害者叶宇了。

看着这些群臣争辩不休,与当众叫嚣的妇人对骂已经相差无几,赵昚终于没有忍住,当众呵斥道:“够了!”

皇帝发怒非同小可,方才还跟菜市场一样的嚣闹,顷刻之间便成了鸦雀无声!

孝宗赵昚环视了众人,随后将目光落在了庆王赵恺的身上:“皇儿,有何看法?”

“父皇,以儿臣愚见,四弟定然有什么难言的苦衷!”庆王赵恺略作犹豫之后,便直言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哦?何以见得?”赵昚显然对赵恺当众称呼叶宇为四弟很是欣慰,于是没有去询问叶宇是否有什么苦衷,而是顺着赵恺的话继续追问。

“以四弟之貌以及才学,自然是深得天下女子倾慕,那金国蛮夷女真之女就更是不能例外,所以这定是那金国公主的一厢情愿……”

庆王赵恺见眼前父皇脸色稍缓,知道自己说的合乎父皇的心思,于是又道:“而金国皇帝在函文描述之事也不可当真,金主此次主动联姻,无非是在有意拉拢四弟,以及有意分化父皇与四弟之间的君臣之宜!”

赵恺的一番分析颇有道理,孝宗赵昚听罢之后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这既是对赵恺分析事情的一种认可,也是对赵恺能在此刻帮衬叶宇而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