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新的征程(2 / 2)

“属下认为教主此次南下不是坏事。这一路途经的楚、魏、齐三国都有我教的分坛,可以接应保护教主,而教主到西南后也可以就近指导当地神教的发展。

西南地区的分坛虽然成立较晚,但最近发展很快,原本我还想着那边距离总坛太远,现在有教主亲自去坐镇指导两年,真是恰逢其时啊。”

唐永起从自然神教的角度分析了刘远风此行的好处。

“是啊,教主,如今我们已经按您的指示训练了不少信鸽,凡是有我教分坛的地方都建立了秘密的传信驿站。教主虽然离开总坛,但只要去的地方有咱们神教的分坛,不管多远都可以及时处理教务的。”布教堂堂主许军也补充了几句。

“那好吧,既然你们都没有意见,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我想了一下,这次南下,冰冰和阿福与我一同去,神教这边就一切拜托永起了。

我们不在期间,神教总坛各堂全部由你掌管,本教主授你全权。新十九军团就由孙迪多多照应了,遇到想不明白的棘手问题就请示永起。

另外,云海你回头弄一份此次南下旅游,哦,是求学所需的费用详单,回头拿着去找老头子要钱。”

刘远风布置了一下自己走后的人事安排。

“教主,这样不太合适吧,神教、战旗军团的管理和古卑军团的筹建都离不开两位副教主啊?”

唐永起见刘远风竟然将硕大一个摊子都推给自己,当即急了。

“没什么不合适的,神教和战旗军团都已经步入正轨,没什么大事,古卑军团那边咱们该做的也都做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蓝伯父那边的事儿了。

这次去南边玩的机会难得,咳咳,我是说去开阔视野、学习知识的机会难得,要不是这边实在离不开你,连你我都想一起带着了。好好干吧,我对你有信心。”

刘远风说着拍了拍眼巴巴望着自己的唐永起的肩膀,就宣布散会了。

又过了几天,刘询志再次把刘远风叫到了宫中,笑眯眯地对他说:“风儿啊,新十九军团已经训练休整的很不错了,朕最近也了解了一下,军团如今是士气高昂,战力强盛啊,所以也不该再让新十九军团这么闲着了,崔相跟朕提议好几次了,准备把新十九军团派到咱们与代、楚的三国边境战备驻扎。

之前朕一直舍不得你离开,就暂且压下了。前天崔相又进言此事,朕觉得不能再压了,正好你也要去风扬书院报到。要知道书院是八月末开学,而从大汉走到那儿最快也要一个月,现在都快要到六月了。

朕虽然舍不得你,但只能让你马上出发了,你正好带兵到边境安顿好,就直接从那里进楚国,再出发去齐国报到吧。”

“唔,这时间真的是很‘紧张’啊,不过我真的舍不得离开你和两个哥哥啊!”

刘远风见老头子这么着急把自己轰走,自然明白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不过他自己也确实打算早点出发,一路上好好玩玩。

“朕也舍不得你啊,嗯,你让宋云海送来的费用详单,朕也已经批准了,银两明天就可以拨下去了。”

“哦,这样的话,只要天气好,明天领了钱,我后天就带兵出发了,不能因为私情耽误了国事嘛。”

“风儿能如此想,朕心甚慰啊!”

……

两天后,刘远风与刘询志、刘远磊、刘远达“依依不舍”地告辞之后,就带着新十九军团的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出了旧营地奔赴边境。

当这十万官兵依依不舍地告别这座承载着无数回忆的营地时,根本无法想到前面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何等惊心动魄的经历,又会有多少人再也没能回来看看这座大陆格局最独特的军营。

大汉乾祐二十四年六月,刘远风带领新十九军团到达了位于汉、代、楚三国边境的新营地。

安顿之后,他就将兵权暂交给了参军孙迪,随后便带着张冰、蓝宝音换上便装,越过边界进入了楚王国的领土,开启了自己的新征程。

更加精彩的世界正在前面等着他们去书写更加传奇的历史。

炎黄文摘:九国鼎立时期,大陆各国具体的财税收入都被视为机密,很少有史料直接记载,但经过对大量史料的对比分析,我们还是能够通过各国的政府支出来间接掌握一些线索,借此推算出当年各国财税收入的差距。本文以大汉乾祐二十年为节点,通过横向对比,可以估算出,当年大陆军力第一的大汉帝国财税收入约为领土面积第一的大燕帝国的三分之二,是人口第一的大齐帝国的三分之一,而最富裕的大陈帝国的财税收入则约为大汉帝国的五倍到七倍之间。——摘自帝国政治学院某学生毕业论文《论九国鼎立时期财税收入的差距对国家政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