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政事堂(2 / 2)

炼骨 任逍遥 0 字 2021-08-03

同样的一幕在洛阳城多处府宅中上演着。</p>

郑老和皇上密谈了一上午,晌午十分与皇上共同进膳。下午出宫后回到郑府却闭门谢客。坐在院中的郑老,享受着冬日里难得的阳光。闭着双眼,对于将要发生的事情镇定自若。</p>

“老爷回屋吧,外面天寒,不能久坐的。”王管家立在郑老身后说道。</p>

“坐坐无妨,通通气,见见光,对于我这把老骨头有好处。”郑老挥了挥手示意他没事。</p>

“那我进去给您,拿个毯子吧。别着了凉。”王管家没等郑老开口转身走了。</p>

“哎,要变天了,不知此次会掀起多大的风浪,我这把老骨头还能不能再给皇上你抗一回,保我齐国无恙。”郑老那平静的脸上泛起一丝无奈。</p>

郑老享受着阳光的时候,皇上却招重臣进了政事堂,门下、中书、尚书、三省,六部尚书。大臣们坐在政事堂等待皇上驾临。沉默的众人心中都忐忑不安,太傅刚刚离宫回府,却不见客。皇上下令政事堂议事。事情接踵而至,郑老的一次入宫却引起了如此大的震动。</p>

当众人在思考其中玄妙时,景帝田阔虎步龙行的走来,一身织锦缎黄袍,上绣九龙舞天。头顶紫金冠,发束于其中。如刀的眉毛下一对虎眸彰显帝王之气,斑白的两鬓显示出皇上已过五旬的年纪。</p>

“哗啦”一声大臣们伏在了地上,“叩见皇上。”</p>

“免礼,都起来把。入座。说正事。”景帝盘腿坐在政事堂的炕上,身旁的宦官不忘在炕上的小桌上摆好吃喝,并将靠枕放在皇上肘下。</p>

“今日太傅进宫想必你们也都知道,这朝廷里哪有事情能瞒得过你们。”景帝清了清嗓子说道。众人一听果不其然,跟太傅有关。</p>

“紧急招大家来是就几个问题加以商讨,你们拿出一个可行方案并快速执行。兵部的奏折我看过了,突勒克人的行动一定要重视,这也是一次警钟。尚书省尽快拿出个新的防御方案,这是其一。其二,增兵三十万,筹建新军,筹备和战训期间,由郑雷将军统领。新军军营落于巩县南十里。中书省负责全盘调度,保证军需物质、士兵军饷、战训设施一应俱全。其三,晋阳郡立功之人已到洛阳,门下省传我谕旨,封京都大学堂学生林海为仁勇校尉,协助郑雷将军训练新兵。赐剑一柄,黄金百两。并下书至京都大学堂、皇家学院兹以表彰,以此为榜样。”景帝一口气下达了三条命令,完全不给众臣开口的机会。</p>

“是否有异议?”景帝皱眉问道。</p>

“吾皇英明。”众臣跪拜余地。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今天的这三条命令根本就是不容改变的,而且除了郑雷将军在筹备和战训时暂为统领,让大家有些意外。其他基本都是老太傅的手笔。第一条,突勒克人入侵死压尚书省,必须制定新的防御计划出来。而第二条直接增兵,省的到时候尚书省和中书省顶牛,直接让中书省来挑大梁,控全盘。第三条破格赏立功的林海正九品的校尉并辅助郑雷,激励两个学堂的平民学生,更加努力,也旁敲侧击的告诉所有的臣子,新军不是你们的子弟门生入仕登堂的跳板,是要打仗的。会死人的。</p>

“一切从急,王德中你的任务最重,年前必须将一切准备好。年一过开始训练新兵。”景帝点了中书令王德中的名,嘱他不敢怠慢。</p>

“臣领旨。”王德中没有丝毫的停顿俯身下拜。</p>

“好。散了吧。赶紧忙活去。”景帝也懒的和这帮大气不吭的人废话了。</p>

“微臣告退。”众人纷纷退出政事堂,只有门下侍中立在皇上身边。</p>

“朝晖,我这有份名单,到明年春分前你给我不声不响的将这些官员条换了位置。别闹出太大动静,个中细节你自己把握。”景帝从怀中掏出一个折子,递给了门下侍中吴朝晖。这吴朝晖可谓是景帝田阔的亲信,从小就是皇上的陪读,景帝执政后他便在门下省协助景帝处理朝中事物。</p>

“皇上放心,肯定滴水不漏。不会弄出太大的骚动的。”吴朝晖沉声道,显然这种事情他是胸有成竹。</p>

众臣出了门三三两两的走在一起,李云峰小声和身边的说道,“看看老太傅的手段,依然宝刀未老。三言两语的命令一下,众人无言以对。”(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