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27)(1 / 2)

残影断魂劫 凝小奈 0 字 2021-08-09

 沈世韵不以为意,道:“如今朝廷之中,党派众多,却又互相不服,暗斗激烈。即便如此,还仅止于暗箱活动,大清的金字招牌摆在面上,那群缩头乌龟还不敢挑明。各自静观其变,只想等别人来做替罪羊。到时宰割的供桌上,少不了他来多分一刀……”平若瑜笑道:“韵贵妃娘娘,这些人中自当属您眼光最利,刀子握得最紧了?”

沈世韵不理她讥讽,自顾道:“如今不啻于表象平和,一旦贸然起事,只会是两种局面。一是纷争势力选择暂时投靠皇权,以护驾为由,名正言顺的铲除对手。若然,无异于众矢之的,情况极为不利。二来是那群蠢蠢欲动之辈亦已不耐,借机多方群起,齐来反叛。到时固然能扳倒皇上,但角逐未过,最终鹿死谁手,还有待考量。”

一名老者道:“你啰啰嗦嗦说这许多,便是说最早动手的,必然最为吃亏?”沈世韵道:“也不尽然,如果分寸把持得好,一出手便能抢占先机,余人唯有在背后瓜分零头的份儿了。不也有句古话叫做‘先下手为强’的么?只因这一场赌注冒险太大,一时难以决定该押哪一边是好。不知诸位有何高见?”

上官耀华面上又显出种极之轻蔑,他今日真有如吃了火药一般,道:“那还不简单?尽管兵分两路,划拨少数人投靠那些你眼中具有威胁的主力,撺掇他们去当出头鸟。同时静观情势,谋静而制动。总之是进可夺权,后存退路,总能保住大势所在。”沈世韵赞道:“很好!不愧是承王殿下!与本宫所想大致相合!”一旁对他不满的几人,见他一开口便讨得沈世韵欢心,都是妒意暗生。

上官耀华冷笑一声,道:“大致?却不知是哪一点不尽相合?愿闻其详?”旁人都暗骂他不懂见好就收,何苦非要来同沈世韵一争高下,都存了看他出丑之心。不料沈世韵对他倒很是宽容,说道:“不仅要布下走马前卒,后方可也不能闲着。各人分头去笼络相合之将,确保同一方势力,有人游说他相助皇上,另要有人劝过他趁机谋反。大伙儿能结成一党是最好,忠心耿耿的可予重用,若是中途顾虑良多,或是怀有二心者,则须依旨严办,起杀鸡儆猴之效,防止有人想走回头路,此外……”平若瑜似是专与上官耀华唱起了反调,问道:“为何不集中力量,劝他们同来相助?先将谋反势力结为一线,也可说是平定内乱,一致对敌才是?若是说辞各不相同,岂不将他们的脑子也搅昏了?”上官耀华本也想问,一听平若瑜所言相同,硬是压下到了口边的赞许,冷哼道:“谁说谋反势力便能处处相合?你去寻民间的起义乱党啊!等不及你多说几句,早给他们乱刀分尸了。”平若瑜吐了吐舌头,小声道:“那么凶做什么?人家也不过是随便说说。”

沈世韵答道:“正要如此,方能通达其功!试想,众将本就在两重选择间徘徊不定,难觅去路。咱们站在全然不同的立场劝他,恰好如实反映出他脑中相争的两方观点,彼此激烈冲突下,才能豁然开朗,看清自己的真正心意,认准其中的一条路,便始终走下去。而免去他们心意不专,左摇右摆,所带来的麻烦。”福亲王道:“原来如此,娘娘此举,不过是从另一角度,帮他们下决心而已。”沈世韵道:“到时才易于分辨同党,便如平小姐所言,集中兵力攻击对手。最高明的战略,则是剑走偏锋,在两方一力挑唆,借他人之力灭去对手。再趁他们人困马乏,一举拿下,由合作者转为主仆,易于操控。此上所议,均限于内因,真要确保万无一失,还须仰仗外因之助。现今朝廷中数得上名姓的高手,大多已经过和谈,为我所用。但那些个御林军,每个人都算不成如何了得,集结成队,却也令人厌烦。单是分心对付这群人,就能耽误下不少时间。如能将他们调离京城,远远遣出,则大事可成。”

多尔衮附议道:“若是外邦借机攻打边疆,皇上就不得不派军出征,正好迁走宫中主力,方可畅行无阻。但我大清兵马,骁勇善战一向是出了名的,那些异族倒也有自知之明,不敢贸然与我等敌对,尽是些蛮子在左近闹事,早有兵力出行围剿,不但成不了气候,也难以变动军事调配。”沈世韵道:“本宫曾修书一封,可遣人送与蒙古、西域、突厥一带部落。直言本宫欲发动政变,想请各位首领同时出兵配合。为刺激其好胜之心,我可先行许诺,只要将来本宫夺得大统,今时一战,凡是给他们兵力侵占下的土地,全可划入对方疆土。如此一来,他们屡次作乱,原就是为多划分些领地,既有这般优厚条件,还怕他们不全力作战?”

福亲王道:“这计策好是很好,但将来娘娘若要翻脸不认人,恐怕难平他们心意,再生变乱。”沈世韵微笑道:“本宫一言九鼎,说过给他们,自然就是给他们,却要反悔什么了?”福亲王一怔,道:“可娘娘一旦履行承诺,岂不将大清版图割得七零八落?于实现大一统可不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