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奋发有为(2 / 2)

省府大院 纳川2009 0 字 2021-08-10

当时修这条路加上外环线,要一百多亿的投资。这是东州市从来就没有过的大工程,许多人害怕,不理解,甚至抵制,说太超前了,东州市的财政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就是贷上了款,市财政也还不起,路是修了,到时候机关干部发不出工资,看骂娘的多不多。

在全市干部大会上,王天成丝毫不回避面临的这些困难,他说:“这些问题是存在,这样的大手笔,客观地讲,是有一定风险的。但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十拿九稳的事,现在不会有,将来也永远不会有!只要动脑子,办法总比困难多。什么也不做,最安全,没有任何风险,但那样还要我们这些领导干部干什么?我们要善于算大账,不要仅仅满足于会算小账,小事清楚,大事糊涂。要抓住问题的本质。我们现在不做,今后几年还要做,越往后,拆迁成本越高,我们的投资会更大,包袱会更沉重。

“我们要看远景,看预期!我们目前的市财政是只有130亿元,但随着我们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大批投资会吸引过来,更多的大工厂、大企业会到我们东州落户,我们的财政会取得更快的发展。只要我们把东州这个蛋糕整体上做大了,不用说,我们的日子就会好过得多。”

事实也确实如王天成预测的一样,在仅仅三年的时间内,东州市相继完成了一百多项大的投资项目,新建了许多桥梁、道路、工厂、车间,整个东州成了中国内地的一个大的建筑工地。随着一项项工程相继完工,整个东州市的面貌焕然一新,初步具备了现代化大都市的气派,让每一个来到东州旅游参观的人,都惊叹她的变化。

投资的硬环境改善后,王天成又开始抓了整个东州市的软环境建设。他带领考察组,奔赴沿海发达地区,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的经验和管理模式,结合东州市的实际情况,在中西部地区率先进行了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出了著名的“三项制度改革”:办事公开制,限时审批制,责任追究制。苗头直接对准了那些手中握有审批大权,一向对企业吃、拿、卡、要的政府公职人员,让他们不再敢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刁难企业和人民,为自己谋取私利。

王天成在市委党代会上提出的口号是:“让东州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谁要和人民为难,就要砸掉他的饭碗!”那一段时间,《东州日报》上隔三差五,就会公布市委、市纪委、市人事局对某些官员、公职人员的处理决定。

市税务局的几个基层管税员,一到年关,就以打麻将为名,要挟自己管辖片区企业的负责人,陪自己打牌。对方不输给他个千,或者万而八千的,都不会善罢甘休,这是典型的变相索贿。好多年来他们已经干习惯了,这一次他们以为王天成的政策也是像原来一样,干打雷不下雨。现在的许多事情,哪一件不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他们不知道,这一次不一样了,他们撞到的是王天成的枪口上。他们的事情被知情人举报后,立即受到了开除公职、移送司法机关调查的处理,《东州日报》也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以此为契机,王天成又要求全市各级机关,进行机关作风大整顿,对那些不干事的太平官,乱干事的糊涂官、干不成事的平庸官,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一大批年轻有为、敢想敢干的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东州市的各项事业焕然一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在目前的体制下,一个奋发有为、能力超强的铁碗领导,确实能对一个地方的经济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他的思路、人格魅力,确实能影响一大批人,向着一个选定的目标,奋勇前进。东州市的发展局面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短短三年多的时间,东州就成为中国中部最有魅力的城市,中部最适合创业的城市,对外资最有吸引力的城市,成为中部发展的明星。有专家学者更是满怀信心的提出,东州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内,都将是中部地区发展的领头羊,有希望实现率先发展,提前进入现代化、进入发达地区行列的潜力。

当然,最具说服力的还是东州市的财政收入,随着一批跨国公司、五百强企业和外来投资的进入,东州市的房地产业、制造业、采矿业、纺织业等传统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东州开发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区位优势,又催生了一大批的高科技企业,什么电子、医疗、生物制药,一个个项目先后落户、建成、投产,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东州的经济连续几年都以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幅度增长,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标杆。财政收入一举突破200亿元大关,把第二名的工业大市西平市远远甩下一大截。

王天成再次以自己的政绩证明了,他是一个卓越的领导人。在整个清河省,他的政绩也是无人能及的,最大的两个城市都是在他的手里,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靠这个,他当之无愧地走上了省长的宝座,这是他应该得到的位子。

车到省政府大院时,张青云看了一下表,不早不晚,正好九点钟。选择这个日子、这个时段,张青云不知道,老板心里是不是早就看好的,还是无意中这样安排的。反正这个时间,张青云觉得,吉利,做大官的,有时候非常讲究这个,生怕哪一点不妥当了,带来了晦气。

一届领导都有一届领导的脾气,都有自己看问题的不同角度。就拿东州市党校的大门来说吧,张青云在那上了十年班,经历了三任校领导,大门就被翻腾了三次。第一次修了个大门,听说花了十几万,但用不到两年,主要的校领导就出事了,到医院一检查,说是到了肝癌后期,住进医院不到三个月,就去世了。

又换了一任校领导,上任不久,就投资在正对着大门的地方修了一面墙,墙高三米三,宽九米九,都是叫江湖上研究《周易》、《奇门遁甲》的高手看过的,说是党校的大门正对着主干大道,大门又正对着行政办公楼的大门,而校长的办公室正对着中间,冲撞风水,命不硬的容易出事。

修了一面墙,就把风水留住了,还挡住了外面的晦气进来,领导干部才安心。就那,前任校长的办公室也没人敢用了,重新装修过,做了会议室。

这一任校长平安地做了三年,就调走了,接着是赖春红调来,做了常务副校长,校长由一个市委副书记兼任,其实党校还是赖春红一个人说了算。

他也找人看了看,人家告诉他,党校的大门不好,太压抑,像个棺材,不吉利,虽然建了迎面墙,但保住不出事就不错了,但官再想升就难了。

赖春红还有官瘾,想再往上升一级,就问还有什么办法破没有,花多少钱都愿意。风水先生告诉他,有一个办法,就是把大门再接高一层,暗示着步步高升的意思。赖春红马上同意了,就安排后勤处抓紧找设计院设计改造。

很快设计院就反馈了,说加高还不如推倒重建合算,因为当时建的时候,根本就没考虑加高,地基不达标,承受不了。赖春红问了问风水先生,问可以不可以推倒重来。风水先生不同意,说只能加高,不能推倒,否则就没有意义了。

赖春红得了这句话,马上安排人要求设计院重新拿方案,不惜一切代价加高。结果大门建好了,下面为了稳固,多加了四根大柱子,重重叠叠的,看着十分滑稽。上面又新加的一层,啥用也没有,就是为了好看,多了几个飞檐,离远看像个公鸡头。就为这,党校多花了三十几万。

结果呢,赖春红因为名声不好,官也没有升上去,只是落了个平安着陆,钱倒是没少捞,又没有犯事。看赖春红退休后自得其乐的样子,张青云觉得,他这人心态还是不错的,至少认为自己比那些犯事的官合算。

到了省府大院的门口,因为秦主任提前安排过,把门的武警早已看见车子的车号,连忙站了一排,恭敬地敬礼。

小韩早把车窗放了下来,张青云从后视镜里看到王天成在举手,还了一个敬礼。自己也连忙举起手,看着这些一脸灿烂的武警弟兄,也还了一个敬礼。

人啊,地位不一样,差别简直是太大了。张青云想起自己第一次进省政府大院时,那副诚惶诚恐的样子,自己现在想起来,还感到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