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二章 要搬家的贾蔷(1 / 2)

 “皇帝诏曰:……着撤去福建东路安抚使司,撤去福建东路提督府,福建东路并入福建路……设福建总督府总管军政,任宁国公贾蔷为总督……”</p>

朝堂争论的结果,以太子一党大获全胜,从来不理政事的忠顺亲王,第一次露出獠牙,就摆明的支持太子。</p>

明白自己这位皇叔,是因为贾蔷的原因倒向自己的,太子自然投桃报李。</p>

忠顺亲王太特别了,他是有资格争夺帝位的,而且太上皇身体健康,这是所有皇子头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p>

他这此倒向,就摆明了不跟太子争位,不然现在这样支持,日后再反复是难以服众的。</p>

嘉正帝也去了一个心病,贾蔷自然成了最大的受益者。</p>

奖赏忠顺亲王不合适呀,更别说也难以奖赏,他已经是亲王了,还能如何奖赏。</p>

这次的变动,最大的改变是整个福建路被提升了一个档次。</p>

原本的东路撤去安抚使司和提督府,设立安平府和淡水府两个府,分管南北。</p>

军队的改变则更大,海军两个旅升格为师级单位,跟原本福建路的水师合并后,整个福建路海军为一军三个师。</p>

打乱秩序后重组的海军,第一师驻扎平潭以北,一直到福宁府,师部设在福宁府,也就是后世的霞浦县。</p>

第二师驻扎平潭以南,一直到泉州府,此时厦门还只是岛屿,归泉州府底下的同安县管辖。</p>

</p>

等于福建的整条海岸线,驻扎着两个师的海军。</p>

第三师才是驻扎原本福建东路的,澎湖列岛驻扎一个团,安平水寨一个团,最后一个团驻扎在淡水。</p>

而陆军也同样打乱编制重组,最大的改变就是,东路原本只有两个师的陆军,被扩编为一个军。</p>

减少了原本福建路的陆军人数,只留下两个军镇守原本福建路的八府之地。</p>

最明显的改变是贾蔷把驻守闽北、闽西的军队大幅度裁撤,五个师被调到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广阔的土地上,仅仅只有一个师驻守。</p>

这决定,让所有想弹劾他拥兵自重的打算落空。</p>

人家这等于放开了,对江西、广东进入福建的险关隘口,只有通往浙江的险关还在重兵看守之下。</p>

那也是因为福建分水关位于海岸线上,防的可不是浙江过来的,而是海上可能来的打击。</p>

至于浙江从闽北进入的福建的通道,他根本没驻扎军队。</p>

这样还有人弹劾的话,那这弹劾的人自己都无法自圆其说。</p>

御史是可以风闻奏事,可总要有点谱,捕风捉影也得有影子啊。</p>

更何况霸道的贾蔷,可不是谁都敢捕风捉影的,要是胡说八道,他是真敢抽你大嘴巴子的。</p>

一句老子是勋贵,本来就应该纨绔,打你怎么了,就让许多御史崩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