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马尾工匠(1 / 2)

 郭嵩焘头回给皇上办事,就犯了难。89文学网皇帝交代下来的事情是,叫他去问他的另一位亲家湖南乡党兼亲家左宗棠要八十名招募到福建马尾造船的工匠。

马尾的造船厂筹办已经三年,到现在造船的设备仍旧没有踪影。就是那些造船工匠,也都是好不容易才找来的。南京的长毛闹了这么多年,老百姓好不容易才能好好过日子了,谁不求个安稳?到马尾去造船,又必须抛家别舍,虽然有点工钱,但对这些巧匠们来说,在哪里挣不到工钱呢?所以船政学堂里不断地有人想回家,三年之中也的确走掉了大半。左宗棠无法,只好将工匠当成兵勇管理,强制他们留营,也引得工匠们颇有怨言。

这种情形之下,要左宗棠放出八十名工匠,无疑是拆了他还在图纸上的船厂的一半,他只怕要气恼到忘了郭嵩焘是他亲家了。。

但是左宗棠虽然可怕,皇帝的旨意更难违抗,所以这恶人还是不得不做。在做之前,他回了趟翠竹胡同,去找曾国藩。

“这不用担心,皇帝要的,季高他自然知趣,不能不放。”曾国藩道。

“若是皇帝直接给出旨意,那也容易,偏偏经我的手去要,你知道季高的脾气。”郭嵩焘苦笑道。

左宗棠的脾气就是眼高于顶,如今自己独立领兵,贵为封疆大臣,更是除了皇帝和太后,不把旁人放在眼里,包括提携过他的曾国藩。如果皇帝直接去要工匠,他自然会欣然从命;但是拐个弯让别人问他要,特别是官位不如他的人来要,他只怕就心里不爽了。

“涤生,是不是让皇帝直接道谕旨要好些。。”郭嵩焘问。

曾国藩急忙摇头道,“皇帝还没有亲政,他要谕旨,得请两宫…得请当今太后的印章。”

对了,自己怎么就忘了这层?郭嵩焘惭愧地想。

“筠仙,你如今在东书房当差,一切要先弄明白太后的意思,”曾国藩点醒道,“毕竟太后于你我有知遇之恩。”

不错。自己官复原职。且加升一级地意外之喜地恩惠。不就是从太后得来地么?曾国藩呢。本来要被派往天津去趟混水。也多亏太后保全。天津事件。用郭嵩焘而不用曾国藩。就见得太后知人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