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节 负荆请罪(1 / 2)

 左宗棠到郭府去拜访,果然吃了闭门羹,门房进去通报后说,老爷不在家。89文学网。但左宗棠明明让手下兵勇探听过了:郭大人刚刚才出宫回到家。

他厚着脸皮大大咧咧地直闯进门,门房见这位大人来头不小,不敢去拦,只好比他跑得更快,飞快地去报告还在外厅里坐着的郭嵩焘。郭家宅院不大,这正好等于在给左宗棠引路,管家刚说:“小人拦不住,左大人已经进门来了。”就听左宗棠“呵呵”大笑道:“筠仙,我给你赔罪来了,过去了几年的事情,难道我们要一直记到老死吗?”

郭嵩焘本来正在喝茶解渴,来不及躲避,见他闯进来,板着脸不作声。左宗棠又道:“筠仙,当初是你激我出山来做这鸟官的,现在倒不睬我了,为做官连老朋友也得罪光,有什么意思?我明天就去向太后请辞,还是回老家罢了。”

郭嵩焘知道左宗棠一向说到做到,怕他果真去太后面前提起,到时太后不知道他当初如何不可理喻,倒以为自己小肚鸡肠,对方上门来赔罪也不肯谅解。何况同朝为官,“抬头不见低头见”,总有要打交道的时候,因此忍气开口道:“左大人这又何必?私人恩怨,太后跟前,还请免开尊口吧。”

“筠仙,我听说徐桐行贿意大利武官的六十五万两银子,太后有意拨给福建水师?”为使气氛不那么尴尬,左宗棠忽然转口问道。

太后之前的确提过,不过银子还没有要回来,怎么个拨法?倒没有料到,左宗棠的消息如此之快,这时又听他说道:“筠仙兄,请别误会,我不是来催银子的,听说意大利人那边难缠得很,如果这件事情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尽管开口,以便我将功折罪。”

这么一说,郭嵩焘还真记起来了,意大利人仗着几艘军舰靠在渤海湾,有关撞龙船和贿赂银子的事情处处和总理衙门为难,现在左宗棠带来的几艘洋船和水勇也还停在渤海湾,就已经如此,过几天等他们走了,就更不知道洋人会行什么要挟。。朝廷这面当然不想挑起事端,但意大利究竟想要个什么结果,却很难说。

因此他不得不问道:“左大人,天津渤海湾那几艘洋船和水勇,你们准备什么时候开走?”

“过个五六天,等京城的事情忙完了,我们就准备回福州。筠仙,为何有此一问?”左宗棠问。

郭嵩焘便把撞船案和贿赂案的进展约略讲了一遍,左宗棠立即听得暴跳如雷道:“我说你们和洋人打交道,是‘秀才遇到兵’。意大利人太过放肆,简直岂有此理!”

郭嵩焘道:“我朝积弱,打也不能打,只好和洋人敷衍,这又有什么办法?”

左宗棠道:“照你这么说。弱地一方。就永无出头之日了?你以前在广州。也和洋人讲什么‘礼尚往来’。和洋人。有什么‘礼尚往来’?这个世界。就是大个子欺负小个子。实力不同。怎么可能平起平坐。更何谈礼尚往来?现在意大利人怎样。你看到了?”

郭嵩焘答道:“那也不尽然。洋人各国之间。也有交往地规矩。他们万里迢迢到我国来。也不见得就是要挑起事端。只不过是来和我朝百姓做生意罢了。”

左宗棠愤然道:“照你说。他们卖给我们*片。也是来规规矩矩做生意地?洋货卖不动。就卖*片。*片不让卖。就悍然开仗。这又有什么规矩可言?卖洋货也罢。开仗也罢。都不过是要从我朝谋取利益。真地讲规矩。到了人家门口。人家不愿意接待就该回去。哪有拿枪炮砸开人家大门。逼人家来跟自己平等做生意地?”

也就这么巧。举地这个例子。倒好象有几分在骂他自己刚刚所为。因此急忙又说道:“筠仙。我今天是诚心来赔罪地。本来不该多嘴。不过照你们地书生意气。去和他们礼让求全。又有什么用处?”

正说着。仆人来报:“刑部郑大人来见。。”

郭嵩焘便知是为马里奥地事情。急忙道:“快将郑大人请进到书房。”

左宗棠知道自己此时不便久留,便告辞道:“筠仙,那么我就不叨扰了。过几天我请你吃顿便饭,叙叙家事,请千万不要推辞。”

郭嵩焘暂且答应了,让仆人送客。自己赶到书房,郑敦谨已经到了,满头汗水,正在边喝茶,边用袖子扇着额头,见了他就说道:“没有料到竟然有这种事情,意大利人果然是想吞掉这笔银子。”

原来这几天郑敦谨明察暗访,连徐桐的府上也去问过了,他家里只留了个老家人,据他听管家在事情败露后讲过,原来当初徐桐和几位掌柜本来想送银票,马里奥却指定一定要金银,因为这样就不用去钱庄取银子,而且方便兑换。

接着郑敦谨又去暗访了那几家参与筹集银两的掌柜,查明徐桐他们把六十五万两金子,兑换成了金银。因为怕箱子太多,太过显眼,所以尽可能多兑了金锭,一共装了五箱,用的就是“泰来兴”典当行的箱子。那些箱子,底下都有记号。

“那我们去查时,怎么没见到金锭银锭?”郭嵩焘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