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节 四道洋学试题(1 / 2)

 洋学考试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后,就要开考了。89文学网因为是头回考试,跃跃欲试要头一个吃螃蟹的人太多,来报名的人竟然近八百人。历年来各地中举后到贡院来参加会试的考生也不过五百人,所以贡院的考舍竟然不敷用。

因此在贡院之外,又增加了一次预试,刷去了那些连手里头有一枚洋钱,目不转睛地对着它盯了几天,也自以为懂得了洋学之人。

五六百名考生鱼贯而入,进入贡院后熙熙攘攘地各自找考舍,找到考舍又对相邻考生左顾右盼之后迟迟坐定,也花了整整大半天。

等到考卷了下来,只见头一道试题以泰山开头,是道地理题: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中所说的山东泰山,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尺?

泰山有多少尺?有一样东西的尺寸是大家都知道的,那就是庐山瀑布,因为李白说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以庐山瀑布是三千尺。善于灵机一动触类旁通的人想起这个参照物,不免有些得意,但这该死的题目,为什么不干脆就考“庐山瀑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尺”呢?庐山虽不比泰山是五岳之,但毕竟也算名山,用来做开考之题,不是也很合适么?

诗云,“危楼高百尺”,那么泰山的高度总在百尺之上;泰山是五岳之,应该比其他四岳都高,只可惜仓促间连那四岳的高度也想不起来;只恨杜甫那个老头子,写些什么“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层云能有多高,飞鸟又能飞多高,难以揣测,此时一点用处都没有。哪象李白,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写得确切明白,现成就能做答案?怪不得人家总说李杜李杜,李白杜甫,而不说杜甫李白,杜甫之不如李白,从这两诗就能看得清清楚楚,又何须争论?

不过,替李白杜甫排定了座位,还是解决不了自己此时的难题,泰山究竟有多高呢?

尽管考生们大多仍在苦思冥想,家在山东,或者即使离得远,也曾到泰山一游的考生就偷偷乐坏了。。谁不知道,从泰山脚下到南天门,总共七百二十级台阶,据说这七百二十级台阶,又寓意孔夫子的七十二位贤徒,每一位都能以一当十?

因此有人急急忙忙挥毫泼墨,在题下的空白处答道:“七百二十级台阶”。

也有人并没有被喜悦冲昏了头脑,还记得要将台阶换算成尺。那么一级台阶等于多少尺呢?这有点麻烦,到现在细细回忆起在泰山之上踏过的每一级台阶,还忘不了它的险和奇,台阶有宽有窄,窄只可容足,宽足够躺卧;也有高有低,有的半尺,有的八寸,有的走起来如闲庭信步,有的则陡峭艰险,要匍匐着身子才能踏上去。此时要把七百二十级台阶的各异形态一一回想起来,定个高度,也是个难题。

那么就每个台阶取平常台阶的约摸六寸高度来算罢,七百二十个“六寸”,又是多少呢?这位考生没有学过如此艰深的乘法算学,急得抓耳挠腮。难道只写“七百二十个‘六寸’”么?但那和“七百二十级台阶”,岂不是五十步笑百步?

没奈何。反正要考三天时间。大不了自己少睡几个钟点。也要咬牙答中这道题。因此他在纸上写满七百二十个“六寸”。伏案逐加了起来。总已加到几十个了。算得头昏脑胀。一时间又忘了做记号。不记得究竟加到哪里了。

想想又觉得自己太傻。有这工夫把“六寸”一个个叠加。还不如一个个回忆那七百二十级台阶地各自高度。来得准确具体。还不容易搞混。因此又改变了方法。要把七百二十个“五寸”“八寸”逐一回忆写出。然后来叠加。

这位考生还在奋力苦战这道泰山压顶题时。其他人早已跳过它。去读后面地题目了。哈哈。这回说到了自己刚刚买来用过地洋油灯!这道试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