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节 重赏之下(1 / 2)

 敬铭在山西赈灾结束后,回到了京城。89文学网。对这位刚刚总督,京官们一时间竟然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敷衍。别人升了官,自然是贺客迎门;但是,“无利不起早”,只要望望阎大人身上穿的那件褡裢布的旧袍,人家就知道要从他的手里去捞取油水好处,会有多么困难。

更有人听说,这次跟随他一起去山西的随员们,就有人只因为穿了一件绸缎衣服,而被阎大人当场“啧啧”称赞着劝捐,“你既如此豪阔,不如也捐点银钱,以解山西百姓之困苦?”结果,这位随从只好立即把衣服换掉,拿去当了银子,然后捐出。

爱惜自己衣箱里几件绸缎衣服的,当然因此惟恐避他不及。他们当然也不会想到,如今在江宁城,已经不时兴穿绸缎了,连绸缎庄的老板都纷纷改业贩卖粗布。因为大家都已经打听得,即将到任的两江总督阎大人,只穿粗布衣裳。

既然巴结也得不到好处,总之也不要得罪就是了。不过有好多位京官就开始为今年年底起愁来。往来到年底,总是这些京官们最穷苦难捱的时候,只能等着各位地方大员,派人到京结算或办事时,顺便给大家送点银子。这其中,当然又以富庶的两江地方,送得稍多。如今马大人已死,阎大人上任,就看阎大人平日一副“清水判官”模样,这孝敬,还能保得住么?

总之年例是不用去想了。但这些人念头触到另一处,又不禁幸灾乐祸地微微笑了起来。人人都知道,从前胡林翼向朝廷推荐阎敬铭时,说他是国家少有的贤才,如做法官将使“弄律有准”,如掌管财政则“必无欺伪”。果然他虽然面目丑陋,操守才能却是一流,此前掌管户部,清廉耿介闻名。。凡有他来地地方,就有官员要求调走。

而两江一向富庶,朝廷官员挤破头到了那里,都想着要顺便捞一把。这次阎敬铭去,倒要看看那些人,又将是个如何自处法?有没有人要求调走?哈哈,自己反正是穷惯了,损失的也不过是几十几百两年例银子,那些人损失的却将是滚滚财源,这真是好戏一台呀。只可惜这戏台隔得太远,情节还没来得及展开,自己也因此还不能苦中作乐一回。

既然如此,那就还是想想年例银子的缺口,有没有办法补上,大家正为此忧心忡忡地打探新财源之时,忽然打听到了一条传闻。

朝廷官员之中,军机大臣沈桂芬之反对吸食*片,大家都有目共睹。从几年前以礼部侍郎的身份署理山西巡抚,沈桂芬就现当时山西民间栽种罂粟趋之若,米粮短缺;所以当时就刊章程,严禁种植罂粟。

说起沈桂芬,很多人同意这个观点,就是大清朝这一代,汉人真正掌权,是从他沈桂芬开始地。他在同治六年由恭亲王延引进军机处,“有洋务长才”,办事也很利落。

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偏偏有个李鸿藻,以传统“正学”自居,和沈桂芬常意见相抵触,不肯附和,李鸿藻是皇帝的师傅,又深得两宫太后的好感,地位甚为显赫,倭仁革职之后,那些翰林、言官见了他,就好象飞蛾见了火,一个个追随而来,形成了一股所谓“清流”,凡是听到“洋”字和就一概反对。

这真是。“既生瑜。何生亮”?沈桂芬感到势单力薄。只好在朝廷内外多结交人物。和各地督抚也常互通声气。。以便抗衡这些对什么事情都要大嚼一番舌头地“清流们”。

如今地这条传闻。就是和沈桂芬有关。听说他最近给太后递了折子。倡议在大清朝全面禁止*片地吸食和种植。太后为此召见他几次。要商议出一个妥当地办法来。

这个办法还在不断地商议和改订当中。所以具体来说。这条传闻比起*片。其实和沈大人朝服上肘子处打地两个补丁更密切相关。

因为常常伏案批文。他朝服地胳膊肘处总是先被磨穿。一件朝服要费许多两银子。不能轻易更换。只能拿去给巧手裁缝。用同颜色质地地布打个补丁继续穿。当然。这和道光爷坐拥整座大清江山。裤子上价值千两银子地补丁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也许是因为先后召见了几次。也许因为女人毕竟心细如。太后现了这两个虽说是出自巧手裁缝之手。仍旧有些显眼地补丁。因此问道。“沈桂芬。以你地俸禄。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