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节 临风密语(1 / 2)

 啊,难道洋人就没做过这种“背信弃义”的事情么?完后,目光正好又落在那盆菊花之上,刚刚提起过刘备借荆州,现在,他因它想起的,已经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是“满城尽是黄金甲”了。

“当然也有过类似的事情,但它们没有被作为睿智的计谋或手段,被人广为接受,甚至称道模仿大清国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有两个王国谈判,一国答应另一国说,如果两国能够联合,就送给它六百里土地,结果两国联合之后,这六百里竟然变成了六里!”

教头虽然说得不清不楚,郭嵩焘却听明白了,这讲的是战国时,楚国准备和齐国等国合纵时,秦国半路杀出,派宰张仪去说服楚怀王和秦国连横,并许诺说,事成之后,秦国将送给楚国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因此拒绝了齐国的合纵邀约,答应了秦国的连横请求,但等事成之后,楚国向秦国索取六百里地时,张仪却改口说:“当初我只说送六里地呀,我正在奇怪,楚王怎会为此蝇头小利,如此决策呢!”

这样的事情要找,就是要一箩筐也有,光是秦国为了对付六国,就先后签定和撕毁过几十几百条约定。这又怎么能免得了呢?打打杀杀之时,都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谁要是拘泥于这些条约规矩,谁就会死得更快。

“战乱之时,不得已而为之,丁大人何必对些许小事,太过介怀?”郭嵩道。

“可怕就在这里,在于旁观者的不介怀。”举起手中小巧玲珑的青瓷茶杯,丁韪良微微叹道,“这小小的瓷杯,多么晶莹剔透,纯粹可爱!但是造出它们地人们,其实并不有那种清浊分明的境界。秦国**了卑鄙的手段对付六国,却既没有受到百姓地谴责,也没有遭到僚官的抛弃,反而日渐壮大,终于灭了六国。

“郭大人,你有没有想过,当守信成为一种潮流,对它的约束和谴责太过薄弱,人人只知‘胜者王侯败者寇’,世道就会变得非常可怕?人与人之间地相处,不讲丝毫道德,惟有象动物之间争雄,用蛮力决定一切。如此,一旦动武,战败之人战战兢兢,无法放心投降;战胜之人却能尽情杀戮。”

“因此无论何,人们总是不择手段地求胜,尽消灭对方,保存自己。这就是为什么李大人虽然残杀投降之人,自己却仍倍感轻松;而太平军准备投降之前,则不得不试图找到局外之人,来做担保。”

如此说来,朝廷此次,只要也找到中间人,让捻匪放心投降,也事半功倍了。

说来自然轻巧,这次底找个什么人,来做担保呢?难道又请洋人担保?戈登“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想必不情愿趟这混。而赫德和总教习,也和自己一样,手无寸铁,自然也没有力量,去担保捻军这么多条性命。只有回头去和曾国藩商议,或者给李鸿章去信说说,或许能找出个什么合适人物来。

虽然说到本朝之人不太守。未免有些锥心刺骨。但难道不是实情么?就象从前自己在广东。苦等左宗棠来追剿长毛余孽。他到了闽粤边境。却忽然挥师北去。以致粤东连失三座城池。害得自己也丢了顶戴。

总算教头这一番话。令自己茅塞顿开。出了招抚捻匪地要点。因此委婉答道。“本朝人事。积淀千百年。自有不如人意之处。大人所说地长毛议降请戈登介入之事。对如今地招抚大有启。郭某之后一定转告李鸿章。设法请到德厚公允之人来做担保。让捻匪放心投降。”

“能这样。就太好了。”赫德微笑道。“郭大人。威廉。来尝尝这快新式点心。似乎味道不错。”

点心放了酸奶酪夹心。味道酸酸甜甜。果然不错;茶杯里泡地是菊花茶。这菊花似乎刚刚摘下不久。浸在茶水之中。活色鲜香。这一切。比刚才地话题。让人轻松愉快多了。因此三人也说说笑笑。放松许多。

主人赫德惦念厨房里地准备情况。因为女厨子刚刚聘来不久。赫德对她地艺还不太放心。此时向客人们告声歉。就到厨房巡视去了。

“丁大人闲时。作何消遣?”郭嵩焘笑问道。“在我朝生活。可还习惯?”

“我经常到茶馆去,听听人们都在谈论些什么。”丁韪良道,“皇帝出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