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陌生的战场(2 / 2)

乌江战纪 大背兜 0 字 2021-08-20

巴蜀地区,以四川盆地为主体,以今重庆、成都为中心,盆地之北是岷山、大巴山,西为横断山脉,南有乌蒙山、大娄山,东为巫山,大山环峙,周边无缺。

外面的军队要进入四川盆地,也就是巴、蜀两国的主要地区,四面都是险道雄关:东面长江三峡水道、夔门关,北方是金牛道、剑门关;西部是茶马古道及碉门;南面是清溪道、川黔道及石门。

而有的道路,是后来才打通的,比如金牛道,就是后来秦国人用诡计,让蜀国人自己费力气打通的——这是一个天方夜谭式的故事。

因此,巴蜀的主要地区(四川盆地),是一个颇具特色而又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由于这个特点,巴山蜀水的战争,或者一个战役,多在境内有始有终。

历史上,四川盆地里的战争,自境外打进来,或者自境内打出去的,战例不多。

这一地形特点,再加土地肥腴,气候湿润,出产丰饶,使四川盆地在历史上数次成为“王者之资”,比如建立汉朝的刘邦,“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还有建立三国时期蜀国的刘备。

同时,由于特殊的盆地地形,也数次成为动乱中的中央政权的避难之所。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迫于“安史之乱”,唐明皇李隆基带着心爱的贵妃杨玉环开始了逃亡,目的地正是四川盆地;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成为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即陪都。

战国时代,天下大乱,但诸侯国争夺的主要目标是中原地区,如果当时巴国与蜀国和平相处,四川盆地本来可以成为相对稳定、相对平静的区域。

可是,事与愿违,巴国、蜀国及其他四十余个部落(小国)之间的“盆里斗”,如果仅仅比较热闹的程度,恐怕并不在逐鹿中原之下。

巴蜀两个盆地霸主争夺的主要地区,正是丹涪水勇士们这次将要前往的阆水(嘉陵江)流域。

春秋战国时期,在巴蜀两国之间,有三条重要通道(水路),其一是从合川循涪江北上到涪城(今绵阳),兵临成都北部。这条路一般称为“内水”,其中涪城、垫江(今合州)是路途中最重要的关隘。这条线路,正是后来三国时期,刘备入蜀的线路。

其二是从巴国都城江州(今重庆)溯长江、岷江而上,直杀成都南部,这条路一般称为“外水”,路途上的南安(今乐山)是最重要的城池。这条道,在当时,不是巴国进攻蜀国的主要选择,巴人选择更直接的进攻路线。同时,历史上,这条道一般作为从重庆佯攻成都的路线。

其三是从江州(重庆)西上进入沱江,再由沱江北上直杀成都,这条路一般称做“中水”,今四川省内江市是途中最为重要的城池。

闲说少说,书归正传。

瞫梦龙得到消息,江州的巴军主力,已于数日前出发了,走“内水”,兵逼蜀境。

瞫梦龙猜测,此时,巴军主力应该已经到达前线(大约在今四川遂宁市境内)排兵布阵,与蜀国人决一雌雄。

瞫梦龙还猜测,或许,大战已经开始,丹涪水及其他地方调来的兵力,大约只是来作“预备队”的。

次日晚,虎安山大部族的一百零一个勇士,到达了巴国又一座重要的城池——一座虎安山武士们更加陌生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