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头将军——巴蔓子(2 / 2)

乌江战纪 大背兜 0 字 2021-08-20

巴蔓子边说边抽出佩剑,一下将自己的头割下来。

奇迹在这时发生了,断头之后的巴蔓子仍然站立着——史籍记载的情节是:"蔓子乃自刎,以头授楚使。"

楚国使臣没有完成接收巴国三城的任务,只得将巴蔓子的头颅带回国去复命。

楚王听罢不禁深受感动,说:"假使我们楚国能得到巴蔓子这样忠勇义气的将军,又何必在乎那几座城池呢!"

于是下令以上卿之礼埋葬了巴蔓子的头颅。

巴国也为将军举行了国葬,任后人缅怀凭吊。

三国时期,巴郡守将严颜被张飞打败,张飞要他投降,严颜说:"巴国自古以来只有砍头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将军。"

这让张飞深受感动,于是义释严颜。严颜所说的砍头将军就是巴蔓子。

巧的是,巴蔓子、严颜均是临江(今重庆市忠县)人。

相传,临江正是当初巴蔓子承诺割给楚国的三座城池之一。唐贞观八年,也是因为巴蔓子、严颜两位将军的故里和故事的缘故,改名忠州,后改为忠县。

史书对巴国历史的记载很少很少,巴蔓子也是唯一一位记载下姓名的巴国名人————后人直接称其为“巴将军”。

(说明:由于记载不详,对巴蔓子所处的年代等细节,争议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