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老将冯子材(2 / 2)

大清帝国 半生恨雨 0 字 2021-08-20

钦州城外的一座小村庄内,有一家独门独户的大院。六十多岁的老将冯子材正在窗前的桌案上奋笔疾书。

北宁的失利的消息早已传到了他耳中,他当了二十多年广西提督,在桂军之中的威望无人能及,这些消息虽然被朝廷严令禁止传播出去,但他却是知道得详详细细。当初他就向朝廷上书,说黄桂兰有勇无谋,赵沃不知兵事,非是领军的人选,但那黄桂兰是淮军出身,赵沃又是巡抚大人的门生,又岂是自己一句两句能顶事的,一气之下冯子材干脆称病致休,回到钦州老家。

但桂军此次败得如此窝囊,又让他窝火不已,那些都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儿郎啊,不是他自夸,这些儿郎放在哪里也是个顶个的,却败在那两个家伙手中,听说朝廷因为兵败还要与法国人和谈。这样冯子材在家中哪还待得住,因而又提笔上书请战。

这时妻子黄氏走了过来,看到冯子材抓笔像抓大刀的样子,忍不住埋怨道:“不是说不作官了吗?在家休息还不老实,去受那个气干什么?都一把年纪了。”

黄氏是冯子材的发妻,虽然是个乡下女人,但当年自己因为参加天地会起义被四处追捕的时候,对亏他在家中孝敬父母,后来自己在外打仗也是她给二老送的终,所以冯子材对妻子一直不离不弃,当了官也没讨一房妾氏。此时冯子材挥了挥手,不耐烦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

黄氏性子好,几十年的相处知道自己老头子是牛脾气,认准了的事谁说也没用,却又忍不住唠叨道:“好好好,我不懂,我就知道这世道缺了谁也照样过,当兵打仗的事又不是只有你能干。”

冯子材抬起头把眼瞪了起来,黄氏连忙道:“不说了,我不说了还不行吗?”

冯子材道:“去,把小三,小五叫来。”黄氏应声去了。

不一会,冯子材的三儿子冯相华、五儿子冯相荣走了进来:“爹,您叫我们。”

这边冯子材点点头还没开口,就听见院外一阵马的嘶鸣声,下人前去开门,只见一个身穿四品官服的官员和几个差役站在门口,“请问是冯老提督家吗?”

冯子材连忙迎了出去,“下官正是冯子材,不知上差是……”

身穿官服的官员笑着道:“老提督,快准备接旨吧。”

冯子材闻言连忙叫人准备香案,把钦差让进屋中奉茶,“还没请教上差高姓大名?”

那中年官员连道“不敢当”,笑呵呵地对冯子材说:“下官唐景崧,最近蒙皇上天恩,迁了本省道员,以后还要老提督多多照顾。”

“原来是唐道台,听你的口音,似乎是本省人士。”

唐景崧笑着道:“说来惭愧,下官本是灌阳人,只是进京后一直没有回乡,至今已有十余载了。”两人又说了一会话,香案便准备停当。

唐景崧取出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冯子材复提督职,总办广西军务,接旨即率军前往镇南关布防,钦此。

冯子材磕头谢恩,双手捧过圣旨。唐景崧道:“老提督,前线吃紧,法人已经占了安南,下面就冲着我大清来了,皇上要我对您说,您要枪要炮皇上都给,就是不能胜法人也没关系,只要能拖住法人,不让法人过了镇南关就成,皇上他自有定计。”

冯子材听了老眼一亮,他原本还担心朝廷急功近利,而法人又来势凶猛,若是战事不顺,自己只怕吃罪不起,此时却是宽心了许多。只是听说当今圣上才不过十余岁,要说出这话未免太过惊人,不由半信半疑地对唐景崧道:“这真是皇上说的?”

唐景崧笑笑道:“老提督莫要小看今上,当今圣上虽然年少,却是英明睿智,才气非凡,连唐某也看不出皇上的深浅。”

冯子材闻言不由吃了一惊,刚才他与唐景崧交谈了一番,唐虽是文官出身,但也颇知兵事,可谓文武双全,而论及各种见识,以自己一把年纪也要自愧不如,他如此称赞当今圣上,看来这位天子倒真的有些能耐。<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