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惨烈!耀州之战(三十九)(2 / 2)

人才难得,特别是像李岩这样的人才,由他负责皇党党务局,朱建却是放心的,而此间的皇党党务局这些年更是拥有像皇党宣传部大臣宋献策、皇党监察部内大臣何腾蛟这样的帝国良才,为帝国立下赫赫功劳,朱建却是欣慰的很。

“李大人不必局促,朕与你先交已久,今日召集你来,却是想与你唠叨些许。”

‘“臣惶恐。”

“你啊,还是不如宋卿家那般随意的心性!”

对于李岩所言,朱建却是一脸笑道。

“陛下,宋大人要年长岩数岁。”

闻听此言,朱建却是道。

“好了,好了,朕不与你争辩,今日你我君臣之间,且都放开些,一切种种,朕皆不以为忤逆,放开些说!”

“那臣恭敬不如从命。”

“卿家,朕这几日,通读《通鉴》、《史记》,反复揣度之间,却是感慨朝代更替,有如春去秋来,历朝历代,无论强盛兴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似乎已成定律,朕思绪数日,终有一问,不得其解,不知卿家可否为朕一解此惑。”

对于皇帝突如其来的这一问,李岩先是一愣,继而却是道。

“陛下为政清明,如今大兴新政,力挽帝国于危难之间,由此可见,帝国当是再造辉煌,绝无更替之理!”

面对李岩这一番说辞,朱建却忙是道。

“卿家,卿家,莫要此般,朕说过,今日,你我君臣当畅所欲言,无须顾忌,何况乎,朕尚未说出是何疑惑,卿家却也不当这般急切才是!”

李岩虽是进士出身,却也是朱建一手提拔上来的,可以说皇帝对他很是信任,这一点李岩自是明白,按理说对于皇帝,他应该是畅所欲言,可是如今皇帝的疑虑显然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历史兴衰,那得是多大的命题啊!

他李岩不过二十多岁,哪怕老成谋国,却也是怕心有余而力不足。

可是如今陛下这般信任,身为臣子,他又岂能一次又一次推诿。

“臣惭愧,还请陛下明示!”

朝代演替,乃是定律,有如走周天所定一般,非人力所能为之!

但是朱建明白,朝堂演替,不过换了一家之皇帝,对于整个华夏民族而言,只要道统不亡,文明不亡,那也无可厚非,可是一次次的颠覆与重来,真的会是民族的进化,文明的进步。

不!那是一场百姓的灾难,文明的浩劫!

按照历史的轨迹,即使大明朝不是亡于后金,那么一个腐朽的朝代势必也会被另外一个王朝所替代。

姓周?亦或是姓李?

朝代演替,生生不止。

战争与苦难,如影随形。

那么注定,列强从海上而来,蜂拥而至,中华民族注定会开启百年浩劫,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将会沦为劣等种族,每每想到这些朱建都是心如刀绞。

如今的帝国,看似因为他的到来,举国上下,呈现复兴之势。

可是一旦他驾鹤西归之后呢?

帝国的走向该何去何从,若是放在之前,这样的问题朱建断不会这般心中仓皇,可是三年的时光,改变了很多。

或许在前世的故事里,他朱建曾是看不起崇祯皇帝那般宵衣旰食,最终却是落得个自挂煤山的千古凄凉!

千古凄凉,朱建自诩不会,可是当皇帝哪能不宵衣旰食。

何况乎这又是个千疮百孔的百年王朝!

但是尽管心中存有疑惑,然而对于朱建而言,心中却是已然有了计较,若是不然,此间他也断不会传旨李岩前来。

“卿家,朕听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几日,朕思虑万千,历朝历代更替演变,皆是逃离不了由兴盛到衰亡的历史周期律,这其中到底是何因由,卿家可是曾思虑否?”

“这”

李岩虽是自幼熟读百家之言,但多是文韬武略之学,好以卖与帝王之家。

而至于这些王朝演替,他李岩却是从未有过这般思虑。

故而此间的李岩却是一阵沉默。

见此,朱建却是继续开口言道。

“夏桀暴虐,商汤代之,纣王残暴,周天子以罚之!周厉王无德,百姓以逐之!世人皆为天道昭昭,往返复之。不过朕不以为当是如此!”

“朕以为,千年历史,王朝兴衰,皆是以‘人’为治,所谓人治,国有明君,国之当兴;国有昏君,国之弥乱,千年中华,文明璀璨,却缘何逃不出历史周期律的噩梦,朕以为都在一个‘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