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涌第十七章(1 / 2)

 纪闻人笑呵呵地走进殿来,脸上热汗直流,李然看不过,揉了揉眉眼,扫了眼翠铃,翠铃也不待他开口,笑着自顾自出殿去取水。

老头儿在床沿坐定,道:“殿下的气色日益见佳,明日过后应该不必再日日问诊。”

原来是明天!

李然会意一点头,对方眯着缝眼乐呵呵地搭脉诊了片刻,悄悄在他手心写下“放心”二字,待翠铃去而复返,如往日那般拿帕子抹了抹脸上的汗珠,嘱托一二后便扶着肚子告退而去。

翠铃望着那走一步歇三步的肥胖身影,忍不住掩嘴偷笑,纪闻人听到笑声回头来看,见殿中一干婢女内监正望着他交头接耳,颇尴尬地呵呵一笑,转身继续向前,全然没有脾气。

李然敲了敲几案,众人不敢怠慢,纷纷散去,翠铃几个快步过去,问道:“殿下有事吩咐么?”

“没事,我们聊聊。”

那丫头如今已十分亲近于他,欢快地点了点头,在他脚边蹲下,喜滋滋道:“殿下平日里极少说话,想不到今日竟如此有兴致,想来方才纪太医那番话让您安心不少。”

她说到此,终是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颇羞愧地垂了眸,李然轻笑一声,挑眉打趣她道:“你以为偷听的事能瞒得了我?”

他脸上虽然在笑,心里却在打鼓,暗忖这丫头心思细腻,必须摆脱她才能行事,否则势必败露。

“殿下的意思是不会怪罪奴婢了?”

“你也是身不由己。”

他神色温和,翠铃眼中一红,垂首道了句殿下宽仁,脸上不乏愧疚之色,李然笑着拍了拍她的肩以示安抚,随意问道:“听说姌昭仪出了点状况,怎么回事?”

那丫头略一愣,犹豫再三,坦言道:“殿下有所不知,其实那韦昭乃是姌昭仪的人,当日入狱后他也亲口承认,栽赃一事确是受其指使,陛下知晓后震怒不已,本欲将她收监,是公主极力劝解,说为保后宫安宁,也看在龙嗣的份上,只小惩大诫。如此,便禁了她的足以示警醒。”

竟然是这个缘故!

他听后暗自心惊,一个诡异的念头在脑中一闪而逝,快得差点没能捉住,那头翠铃沉默片刻,带了恼恨之色抱怨道:“亏得殿下当日救她一命,如此恩将仇报的小人,换了奴婢势必不会替她求情,也亏了公主如此宽和大方。”

李然嗤笑,心道你那个公主才叫真精明,一箭三雕的计谋可谓信手拈来。

如果不是他那天救治及时,那丫头的孩子必定保不住,后有韦昭栽赃,他肯定也脱不了干系。

到那时,赵妍只须借“安后宫”的名义把这事揽在身上,一来可以解苏沫的难处,二来也能于不经意间穴手西平政事。

毕竟,但凡牵扯到他“南琉璃然”,就势必跟政事连皮带筋似地难分难舍。

这最后一点,或许才是她当初打下的最大盘算。

结果,被他那么一搅和,对方虽然没能如愿,却仍然有办法中伤燕姌在先,又以一招以退为进加深苏沫对她的信任,这么步步设局,且留有后招,滴水不漏得让他不佩服都难。

这便是“名动天下”的庆原公主么?

他在良久的沉默后,沉声呼一口气,叹道:“果然,人心难测。”

翠铃似乎并未听出他这话里头的言外之意,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垂首想了片刻,犹豫再三后凑近他耳边低语一番,但见李然眸色一闪,半惊半诧地望她一眼,半晌后压低声音道:“这话我当你没说,也别跟任何人提。”静默片刻,犹觉得不妥,补道,“尤其是苏沫。”

对方点头应下,李然挥了挥手示意她下去,兀自盘算起纪闻人的事,比起那些个陈年旧案,早一刻逃离这鬼地方才是上上之策。

翌日,午时三刻整,纪闻人准时出现,他常日在永安殿进进出出,守门的廷卫自然认得,是以只稍稍检查药箱便放了行。

恰逢那头翠铃从殿内出来,纪闻人见了她,乐呵呵问道:“姑娘这是要去哪里么?”

翠铃脸色微白,强自一笑,朝他福了福,道:“净面的清水奴婢早已为老大人备下,殿下如今正在内间候着,您进去便是。”

说着,脚下不停,匆匆点了点离去。

纪闻人眸中一闪,笑着点了点头,继而扶着肚子跨进殿去。

此时正值午后三刻,又逢春困之时,殿内外值勤的宫女内监正有一搭没一搭地偷懒,或轻声闲聊或垂眸打盹,纪闻人如往日那般进内殿去,一干人等也见怪不怪,反正这永安殿外守卫森严,严实得跟个铁桶似的,就是只苍蝇也飞不出进不来。

进了内殿,老头儿如往日那般,喘着粗气朝李然拱手行了一礼,继而以眼神示意他去床上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