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升官之道(一)(1 / 2)

再世和绅 苦丁 0 字 2021-08-22

 [哥,你看一下,这是账本,和我们家生意的分布!]待我和和琳坐定了之后,和琳将刘全呼了出去从怀中掏出了一个布包,打开之后拿了一本小册子递给了我道,[明年我准备把生意扩大到江南去,现在江南最赚钱的就是丝绸和私盐,这私盐是犯法的买卖,但是丝绸的管理就比较松懈,除了专管皇室所用的江南织造以外,对民间散落的制造并没有什么限制,那些织工也是散落各地的,偶尔有也就是两三个人的小作坊,北方的丝绸明显的不如江南的精细,但是那种丝绸北方又造不出来,北方的那些大户富商只有花大价钱专门的从江南运来,只我们把那些散落的织工集中在一起,给他们一部分钱,我们在提供机器和原料,让他们都到我们这里来织布,生产的布料再有我们一起的运到北方来,一定得可以大赚一笔!]和琳喝了一口茶水,看着我不住的道,描绘着美好的前景。

[工厂!]我接过那账本的同时,听到和琳的话,不由得脱口而出,没想到和琳还真有做生意的头脑,侃侃而谈之中竟然把大的手工作坊的意思道了出来,这岂不就是早期的工厂。

[什么工厂?]和琳看着不由得问我道,对于我说的这个词他还是很陌生的,有些摸不着头脑。

[我说的就是把那些织工集中的地方,他们做工的场地,可以叫做工场!]我看着和琳,只能含含糊糊的道。

[那么说大哥你也同意我这么做了?]和琳高兴的道,[这次我去江南,就是去办这件事情去了,我连场地都已经买好了,本来心里还没底,既然大哥也同意,我马上就去找那些织工,他们在农闲的时候便可以去我们的工场做工!]

[大哥当然支持你了,如果你银子不够的话,可以去你嫂子那里拿!]我看着和琳道,虽然手工作坊在明朝的后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规模都比较小,而且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如果我们真的能把大作坊建起来,那岂不是第一个工厂。

[这些都是我们家的吗?]沉浸在开工厂的兴奋之中,我缓缓地打开了和琳给我的那账簿,一看上面的内容不由得使我惊讶万分,我手中竟然有江北各地有当铺六家,饭庄八座,布庄十六座,米粮店十一处,光是整个天津米粮店就有五处,几乎垄断了天津市场百分之八十的米粮,而且在直隶省有七百多顷土地,共值银二十余万两,每年光收的租银就有几万两,最厉害的是在京中,新街内的德兴号铺面就有二十二间,光这些每年的盈利就要达到五十余万两!比那些一品大员两三年贪墨的钱都多,想那杨应琚做了近十几年的外放官,才有三百余万两银子便可得知!

[对呀,大哥!如果我们的那个什么工场能做成的话,每年再增加一百万两的收入应该不成问题!]和琳面上带着笑容得意的道,没想到短短的一年时间,他竟然弄了这么大的一片家业,虽然其中有我投的一部分,但是现在已经是那得两三倍,他还真是有经商的天分!

[对了大哥,这次我还带了几个人,你一定要见一下,他们是各地的掌柜,弟弟大胆把他们收作了家奴!]和琳看我合上了账本,然后于对着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