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菩印象记(2 / 2)

在经历了长久的码字生活后,身体的疲敝还在其次,头脑的疲乏恐怕是首要的了。

需要有些兴奋的东西了。

听说,有一些作者在床头贴了100元的马达加斯加大钞,起床第一眼喊的不是freedo,而是oney!

又听说,有一些作者在硬盘里下载了超过800gb的arican片子,半夜闪烁的电脑屏幕前,经常闪现军史特有的征战场面……

还听说,有一个人,整理了一下如丝的秀发,走出宿舍门,在海边画了个圈,于是就有了新书《东海屠》。

《东海屠》选了一个很不为人注意的时代,写了一群基本上湮没了的人群。

在史实的研读上,阿菩是有独到之处的。在作品的写作上,也偏向于他一惯倡导的冰山理论。

也许不经意的一个小人物,就是历史上曾经威震七海的船主。

那段历史,那个大航海的时代,也许真的应该有人把它描绘出来。

因为承载了太多不为人知的史实,《东海屠》在纯商业化的噱头上,做的并不充足。

拿电影来举例子,文艺片与商业片,还是有区别的。

在网络文学的一片商业化大潮和文学化的辗转求存中,阿菩有困惑。

他的这种境遇,与作为商业文学网站的17k,作为编辑的我,都有某些相似的地方。

在 07年底,17k面临同行网站比较疯狂的挖角。在一片的唱衰声中,我却难得有机会静下心来考虑网络书站和军史频道的发展。不可否认,商业化的道路要坚持到底,但是文学化的道路也不能放弃。在网络文学的天空中,有很多作者是独一无二的,有很多作者是拥有艺术的天分的,如果一切都靠点击率,如果一切都看订阅数,那么只能称之为一个商业网站,那叫一个文学网站么?网站的发展,应该是兼容并包,应该是百花齐放的。没理由商业片的大卖,就让文艺片彻底的失去市场,如果那样的话,我们还会有《花样年华》还会有《东邪西毒》么?

我们有很好的商业作者,我们也需要有很好的文学作者,惟其如此,才能文学网站不至于缺一条腿,跛着走路。

于是,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固执的要求阿菩留在17k,把《东海屠》留在17k。

我觉得,阿菩这样的作者,是网络上难得一见的。他有想法,也有笔力把他的想法给表现出来,会用故事讲道理,你可以称他是:学院派网文作者。

在军史频道浩瀚的商业化大潮中,我欣喜的看到像阿菩这样的作者依旧坚挺。而17k这个文学网站,也因为有了像他这样的一批作者,更显得与众不同。这是一片难得的文学天空,我希望在这天空下,阿菩能够坚定的走下去,我们都能够坚定的走下去!

末了,俗一句吧。

阿菩为啥这样红,因为这朵花儿与众不同!